换源:
节点五
系列小说(节选) (1/9)

长篇小说《万山湖》

1.发现野人

四十年多前,随着万山水库大坝的合龙,万山皆变成了万岛,原先各自高大完整的山体就只剩下一个山顶,浮在水面上,小的山丘连山头也被埋在水底了。野人山比较高,因此万上湖蓄水后它就变成了野人岛。

野人山因传说存在野人而得名。但究竟是否有野人,谁也没有亲眼见过。许多年前,几个无知无识且游手好闲的法盲后生,不想种地弄田,常常悄悄到野人山瞎转悠,希望能抓住一个野人,像马戏团一样,巡展各地,售票得钱,真是异想天开。

万山水库大坝建成后,烟波浩渺的水面就叫万山湖了。许许多多小山包消失在水底,村里一位小名叫山芋的小青年也随之消失了。有人说他去了深圳,有人说他去了香港,还有人说他去了非洲。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万语千言归总一句话,山芋生了野心,去闯荡世界挣大钱了。

山芋生于1961年,他妈妈怕再生饥荒,就给他起了一个薯类的名字。山芋上学不行,各科成绩都是个位数,他被同学们称为非人类物种。山芋父母突遭车祸早逝,他没有兄弟姐妹,就成了孤儿,成了“生产队的儿子”,穿百纳衣裹体,吃百家饭长大。好在乡亲都温良仁义,山芋长成了比芋头还墩实的胖小子。因为社员们的集体溺爱,山芋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毛病。

1979年,田地承包后,18岁的山芋也有了自己的地块。但他怕吃苦,除了在田里顺手胡乱撒一些麦种稻籽,他所分得的田地一年四季基本上都荒着。他常常对同龄伙伴们说:“用汗水换钱的事我不干,我要去寻找野人,抓住一个野人就能发大财了。”

现在野人山就露一个山头,哪里还有野人?村里人因此推测山芋到外地挣大钱去了。这一去就四十年,泥牛入海无消息。

诡异的是,自从野人山变成野人岛之后,关于野人的传说就更多了。有许多在湖面上作业的渔民说,远远看到过山林间有野人向他们招手呼喊。渔民只对鱼类感兴趣,对野人充满恐惧。

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这一年,万山湖水位下降十分之九。极枯水期的万山湖,那成千上万座山峦在水底憋闷多年后,个个都探出身腰,抬起头来,山间云雾缭绕,好像是万座山头都在同时急剧喘息。

四十多年来,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万山湖,因为特大干旱,惊喜不断。先是水库周围出现了几大片草原,闷在水底的泥土不仅肥沃,更像是赌气一样,一两个月就把水底的草籽变成了半人高的青草。丘陵地区的人们第一次见到了草原的模样,纷纷赶来拍照,甚至不惜用上了无人机。

养鱼场的人在水库浅水区里捕到了一条近200斤重的大鱼,无数的垂钓爱好者跟大鱼合影,人和鱼的照片在网上疯传。还有人们发现被水围困的山上,生态恢复得比陆地更好,重新露出水面后,山头上到处都是鸟蛋,随手就能捡一大竹篮。

然而,最激动人心的还是缓过气来的野人山。人们在那里捡鸟蛋时,真的发现了野人。发现野人的拾蛋人,吓得扔掉了鸟蛋,立即跑回家拨打了110。相关部门迅速赶来,真的抓住了一只野草蔽体的雄性野人。但这野人不野也不凶,可能是最接近类人猿的一个品种,无论从哪里看,他都更像是真人。这一重大发现,惊动了人类学家、考古部门,甚至文物局也来人了,基因学会的科学家不甘落后,也带着精密仪器赶来了。那些天,万山湖周围每天人山人海,直至野人被秘密转移到省里,好奇的人们才散去。

最终,经过各种检测与鉴定,所有的研究者都大失所望。那被发现的野人是真人。他虽然已经失去语言功能,但还会写几个字,当年个位数的学习成绩不影响他写出“我叫山芋”这四个字。听说那只野人是山芋,村里的人都惊得差点掉了下巴。

至于山芋这几十年是怎么活下来的,只有野人山和野人岛知道了,连喜欢刨根问底的记者也无可奈何,因为山芋已经不会说话,无法接受采访。倒是有一位小说家耐心地跟山芋住在村里荒废的老仓库里,因为山芋还会简单写几个字,他们不久可能会拼凑出一部险象环生的野人日记。

住在仓库里的山芋,他在寻找野人的过程中,将自己变成了野人。要想再变回到真人,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人们推测,当年山芋不想干活,一直痴迷地在野人山寻找野人。大坝合龙前,他没有接到通知,结果被隔断了退路。山芋不善游泳,即使会狗刨,也刨不到已经非常遥远的村庄。

这段时间,老天下了三场大暴雨,千山万壑的雨水汇聚湖心,湖面又涨到了正常的水位,恢复了往日的样子。

野人山又变成了野人岛,以寻找野人为己任的山芋几十年都没有任何收获,充分证明野人岛的确没有野人。

野人的传说因而至此戛然而止,但野性的小说即将粉墨登场。

2.仓库笔谈

决定与疑似“野人”山芋住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