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日,缅甸,仰光。
做为全缅最大的城市,仰光地处富饶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濒临海洋,不仅有港口,更有机场。
早在1855年,英军控制全缅之后,将殖民地政府从曼德勒移到了仰光,这里就成为了英缅军的司令部驻地,更是英属缅甸的经济、政治中心,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市。
尽管在30年代,仰光遭受到严重的地震和海啸的重创,城市出现了许多废墟,可还是能看得出来繁荣往昔的影子,更有大量难民逃出城中。
因为这座城市已经被错漏有序的堑壕、阵地包围了,无数穿着深绿色军装,端着毛瑟K98的身影穿梭其中,机枪、火炮瞄准了前方的仰光。
“三年经营,总算是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最前沿阵地上,一名身高一米八五,体态健壮,面容英俊的青年眺望着眼前的城市,感慨不已。
他是蔡烨,大名鼎鼎的护国将军蔡锷的遗腹子,一个活了两辈子的人,只是前生记忆从出生时就被禁锢了,直到三年前的一次意外才想起来,从而融合一体。
现在的他是蔡烨,提前一年从柏林军事学院毕业的蔡锷之子,更是二十一世纪,华夏最年轻的少将。
三年前,刚刚年满二十岁的蔡烨抱着一腔热血回国准备参加抗战,却没想到遭人暗算,重伤濒死,蔡锷之子的身份成为了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也是他放弃了在国内效力,不惜南下金三角的原因,光头可没有太多的容人之量,再加上蔡烨又不是黄埔军校出身,怎么可能在军中得到重用?
倒不如借助蔡锷旧部龙云、刘湘的力量,另辟蹊径,收拢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华侨,建立军队,驱逐英军,这才建立了如今的浩大基业。
“少帅。”
“机步一师来电。”
“我军于今日凌晨1点夺取了土瓦,现在正在向丹老、高东进军。”
“机步二师同样掌控了实兑,正在向加拉丹、达列密、孟都进军。”
一名参谋军官火急火燎的上前汇报。
“嗯。”
微微颌首,蔡烨接过电文,审视之后,询问道:“步兵三师、步兵四师现在在什么位置?”
“少帅。”
“刘志辉将军在一个小时前向指挥部汇报了所部行踪。”
“步兵三师已经恢复了勃固至椰城的铁路干线交通,现在已经到了毛淡棉,还在继续南下。”
“步兵四师于昨日抵达卑谬,陆续夺取了丹兑、洞鸽、贾古等城镇,正在沿海岸线西进,预计晚间能够抵达实兑。”
“另外,机步三师已经同因帕尔方面英军交火,张灵甫将军致电司令部,希望调炮兵二师前往锡当。”
参谋军官一五一十的补充道。
截止到目前为止,除了留守金三角地区的步兵二师,蔡烨麾下的三个步兵师、两个炮兵师、三个机步师已经全部出动,足足十三万大军投入到了这场战斗中,可见蔡烨控制全缅的决心。
“电令刘志辉、龙文章,步兵三师、步兵四师配合机步一师、机步二师清理阿拉干、丹那沙林地区的英缅军残余力量,如若英印军、驻马来西亚英军有所异动,无需汇报,可自行处置。”
“只一句话,让那些所谓的日不落绅士看看五千年的华夏铁血之风。”
“还有,告诉张灵甫,炮兵二师已经在路上了,我不想看见因帕尔和卡恰尔还有一个英军。”
目光如刃,蔡烨脸上流露出了浓郁的野心和对英军的蔑视。
缅甸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贡榜王朝,一度称霸中南半岛的强大存在,同满清进行了数次战争,四次全胜。
按照国际惯例,全缅版图的法理来自于贡榜王朝,其控制下的面积达到了八十万平方公里,包括上缅甸、下缅甸、金三角、丹那沙林、阿拉干。
而做为藩属国的阿萨姆、曼尼普尔、卡恰尔被英军划入了英属印国版图。
眼下,蔡烨的军队已经摧毁了英缅军在上缅甸、下缅甸、金三角、丹那沙林、阿拉干的统治基础,可以说,掌控了上述这些地方,只剩下仰光一座孤城。
可英军绝不甘心将偌大一个缅甸拱手相让,他们抽调了英印军聚集在因帕尔,随时准备入缅作战。
要想完全控制全缅,就必须要消灭这一威胁,而蔡烨想让张灵甫趁机收回曼尼普尔、卡恰尔这两个藩属国,从而在南亚扎下钉子,为后面的扩张做准备。
“是。”
参谋军官听后,眼中闪烁着精光,敬了一个军礼,转身离开了前沿阵地。
在他走后,一个身穿军装的儒雅中年来到了蔡烨身边,蔡烨一见来人,脸上露出了和煦笑容:“您怎么来了?”
“堂堂少帅都跑前线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