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牛小婵坐在网吧里上网的时候,正好碰到老乡鲁师兄的QQ上线了。
她有点纠结,毕业以后要不要继续进修去读本科。
“师妹,建议,我没有。不过这个暑假你可以去苏老那里实习一个月,自己就心中有数了。”
“师兄,那我真的去呀?”
“师妹,你想去,我就跟苏老打声招呼。”
“好吧,师兄,我听你的,谢谢你了。”
“师妹,不用客气。”
“嗯……”
……
三言两语,她就把她的暑假生活给安排好了。
老乡鲁师兄,跟她是高中校友,也是大学校友。
苏老,在她的家乡,也就是那一个南方的小县城,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
她虽然没见过苏老本人,却早已听说过苏老的传说——那是一个两百元变两千元的离婚故事。
那个叫作英的女人,跟老公结婚五年,因为两人分居两地的缘故,聚少离多。
就在阿英把两岁半的儿子送去幼儿园的小小班读书后不久,阿英的老公从外地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一个娇媚的女人。
阿英的老公跟阿英摊牌说,要马上离婚。
阿英当然不肯了。
结果,阿英的老公去法院提起诉讼,把阿英给告了。
阿英的老公还大言不惭地跟阿英说,他跟她夫妻感情长期不和,他没有经济收入来源,主动放弃孩子的抚养权,主动赔偿她200元精神损失费等等。
阿英死活不答应离婚。
直到她收到法院传票,崩溃得去找友女诉苦。
她哭哭啼啼闹了半天,友女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带着她去找了苏老,“你想不想离,都要找苏老帮你打官司!”
因为友女真的气不过——那200元真的太伤人了。
中途,友女因为口渴中途去逛了超市,买了几斤水果和几瓶矿泉水,结果碰上一个老熟人,两人聊得火热。
等友女返回来的时候,阿英竟然已经同意离婚了。
原来是苏老耐心听完阿英倒完这几年的苦水,有意说到:“阿妹啊,你吃过甘蔗没有?吃进去是甜的,吐出来都是渣。”
阿英一不小心被他说中了心事。
从小爱啃甘蔗的她早就忘记了那种甜在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滋味了。
自打结婚起,阿英跟她老公见面的次数合起来比两个巴掌的手指头还少。
她更别指望他主动花钱请她吃甘蔗了了。
她何尝不知,自己老公连根甘蔗都不如。
“阿叔,我应该怎么办?”
她其实很无奈也很无助。
苏老用轻松的口吻说:“有什么就说什么。你就把这几年是怎么熬过来的经历说出来就得了。”
阿英这些年过得很苦,她老公一年到头一分钱都不给她,为了生活,为了孩子,她借过不少朋友的钱,后来她好不容易攒了钱还给她们了。
她从来没想过老实巴交的自己会吃官司。
阿英窘迫地说:“阿叔,我没有钱。”
苏老淡定地说:“不要紧。我能帮你多少就帮你多少啰。”
他是个过来人,什么场面没见过,他为她提供法律援助。
不用说,阿英的官司,当然是打输了。
阿英的老公当场给了她两千元当作赔偿她的精神损失费。
很快她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婚姻里根本没有“输赢”这两个字。
那个男人前脚刚跟她离婚,后脚就跟那个女人结婚了。
不过,他们才结婚一个月,那个女人就嚷着要跟他离婚了,闹得沸沸扬扬的。
对了,阿英的友女,正是牛小婵的小姑,牛小婵想不知道这个八卦真的很难。
用苏老后来的话说,凡事有利必有弊,离婚有时候并不见得是件坏事。
牛小婵深以为然。
就拿阿英来说吧,她离婚以后带着儿子创业开了个包子铺,后来她二婚,正是嫁给了那个喜欢吃包子的专门做外贸生意的老板。
……
初来乍到的牛小婵,感到无比的新鲜。
苏老叫她有事没事都要多翻翻那些文书、卷宗,以便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
苏老这些年帮别人打的官司,大大小小的,也有好几百场,主要是离婚的case比较多。
牛小婵翻了一上午,看完了一沓厚厚的纸,感触颇深。
她不得不说,喜欢用钢笔写字的苏老,真是写得一手好字。
苏老不太习惯摆弄电脑和键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