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京城,南锣鼓巷某四合院。
周末一大早,赵向东推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匆匆忙忙地往外走。
这么着急自然是有要紧事,这是他每到周末都要做的事情!
穿越过来之后,系统赠送了他一个签到农场。
通过每天签到,可以给植物浇水施肥,给家禽家畜添加饲料。
农场里产出的东西,能够随时提现。
这座农场不是很大,相当于现实中的十几亩吧!
暴富不太可能,但吃饱喝足绰绰有余。
最关键的是不用像现实中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活儿!
靠着攒下的工资,以及签到农场里的收获,赵向东很快就有了想法儿。
八零年代什么最吃香?
当然是倒爷啊!
悲催的是自己没什么人脉,四合院里也都是一帮普通工人,基本没什么门路批条子。
不过,这也没什么关系嘛!
钢材,盘条,进口电视机倒不了,农产品还倒不了?
虽说现在进入了八零年代,实际上全国也只是刚刚温饱而已。
很多家庭仍旧得精打细算,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
尤其是这四九城,粮食、蔬菜和水果,比不得农村那般丰富充足。
现在许多商品都是凭票供应呢!
你就是有钱,也不见得就能想买啥买啥,想买多少买多少!
签到农场产量虽然不多,可每天也能有四五十个鸡蛋鸭蛋,几十斤水果,以及隔三差五几只鸡鸭!
到了收获季节,粮食直接就是一两万斤。
正所谓,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
这些产出赵卫东无论如何都吃不完,正好召唤出来,倒一倒换钱嘛!
只要赚了钱,完成了原始积累,还怕没有倒腾大生意的机会?
说干就干!
赵向东每到周末就骑自行车远离四合院,然后寻一处没人的地方,把农场里的东西召唤出来。
接着,再随便找个巷口叫卖就行。
连续干了一两个月,他对这个流程早就非常熟悉了!
“鸡蛋鸭蛋嘞,七毛一斤!”
“新鲜多汁的桃子,一毛一斤!”
“······”
还别说,这法子真成!
来往行人即便没有大街上多,可每经过一拨儿,就总会有人停下买点儿。
“你这鸡蛋,能便宜点儿吗?”
几个女工把自行车停下,弯腰扫了几眼询问道。
“大姐哟,俺这都是自家鸡鸭下的,驮了上百里才进得来这四九城呢!”
赵向东故意找了一套的确良补丁衣服,再弄个破草帽一戴,路过的行人真以为他是从乡下过来的农民呢!
“嫌贵您上供销社啊,那儿九毛多一斤,还不能挑!”
上赶着不是买卖,他挥着草帽当扇子,嘴当下就是一撇。
“成,给我来五斤!”
女工们管着一家子的吃喝拉撒,对物价再清楚不过了。
这些商品凭票供应,质量还差,有时候供销社售卖员,还跟大爷一样爱答不理!
有的地方甚至贴着“禁止打骂顾客”的提示语,可见他们有多么强横。
饶是地位超然的工人,到了供销社也只有低三下四当孙子的份儿!
当然,其他地方也有私人售卖的黑市,但价格可比供销社高多了。
可以说,赵向东这个摊子,遇上了就是便宜。
谁要是不买个三斤五斤,回家得后悔的睡不着觉!
他每次二三百斤东西,基本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全部卖光。
有的甚至不到半小时,就被几个人给包圆儿了!
一两个月下来,赵向东靠倒腾农场里的物产,已然赚了小两千块钱!
要知道,这时候的工资即便涨了一轮儿,也不过才五六十块!
“得,这只鸡我自己留着下酒吧!”
赵向东趁着天还没黑,找了僻静墙角换掉了补丁衣服,赶紧蹬着自行车往四合院赶。
“哟,东子,今儿又开洋荤啊?”
正在浇花的三大爷阎阜贵,抬头看见赵向东车把上挂只鸡,眼睛一下子就直了。
“那么大一只鸡吃不完可就坏了,三大爷那儿还有瓶好酒,今儿晚上咱爷俩好好聊聊!”
聊聊?
你谁啊!
就算蹭饭也要有点儿诚意吧?
往日里,一块多的二锅头还兑半瓶子水,没这么鸡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