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帝萧玗为感老国公战场救命之恩,赐其嫡孙女傅青栀,小字筱宸。宸字指北极星的所在之所,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足见永安帝对老国公的尊崇,一时天下震惊。要知道皇子尚且未必能以宸字做小字,今一国公之孙女却得其字,怎能不令人心惊?先帝一生共育有十四子,三女。其中十四子萧昶最得其喜爱。十四子萧昶为其皇贵妃阮凌琳所生,六皇子萧承颐乃为中宫嫡子。时年中宫势大,永安帝为保爱子周全,下诏国公府嫡女傅青栀为十四皇子妃。怎料此举使得今上怒火中烧,于当日逼宫,一碗汤药送太祖归了西。为断其势力,也为证明其天命所归。遂改太祖遗诏,下诏书:今有国公府嫡女,傅青栀秀外慧中,幼承廷训,训于内廷,才高咏絮。今赐予吾三子萧桓煜为妻,择日完婚。
圣德元年十一日,今上改年号圣德为天启。“陛下,老臣听闻太祖崩前曾下诏,令国公府嫡女傅青栀为十四皇子妻。此前想是因陛下初等大宝,诸事未定,故未提及此事。然今日诸事已定,陛下因尊崇太祖遗诏,令国公之女与十四王爷完婚。”一时廷内议论纷纷,唯独今上稳坐钓鱼台,老神在在,双眼微咪,丝毫未见其怒色。待众人议论过后,今上才如大梦初醒般。“晋国公刚刚说什么?朕方才没太听清,不知哪位爱卿可以为朕解惑?”晋国公又要上前,却被一旁的鲁王一把抓住。这一抓就错失了良机,使得宰相丘毅程上前。“启奏陛下,想是晋国公连日来哀思不断,以致神智有些不清,分不清梦境与现境。怕是将您的旨意错认为先帝遗诏,求陛下看在晋国公年老多病的份上,饶恕他这一回。”
今上摸了摸胡须说道“竟是如此吗?”于是满朝文武齐齐跪拜,“回陛下,确是如此。”“既如此,依朕看来,晋国公日后也不必来这太极殿朝见,便在家颐养天年吧。”“陛下,臣,““晋国公不必多言,你忠于朝廷,忠于朕,朕是知道的。只是,如今新朝初立,朕委实不缺可以重用的人才。你又是先帝时期的老臣,朕更该格外优待才是,免得天下人说朕刻薄寡恩。”此言一出,语惊四座。群臣跪地高呼“陛下恕罪,臣等最该万死。”“行了,此事便议到这吧。众臣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下了朝,晋国公望着宫廷之内这四四方方的天叹道,“变天了啊”。似乎此刻他才方承认这天圣王朝的主人再也不是那个使得自己女儿宠冠后宫的皇帝。而这一边刚下了朝的皇帝,迈步进入皇后的居所紫澜殿。“梓潼,朕快要被这老匹夫给气疯了。满朝文武谁人不知是朕逼宫,废了先帝的遗诏?偏他晋国公机灵,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抖搂出来。朕看他是活够了!他要是死谏,一头撞死在太极殿上,血溅当场,朕也佩服他是个勇士。可人家偏不,就用软言软语,刺得你谁心里都不舒服。朕还没找他算账呢,他到找上朕了。”语毕,将杯上的茶冷灌了下去。“唉,”皇后想拦都拦不及,一时间又有些哭笑不得。“陛下,若是这晋国公真这般行事,您就不怕将来史书上给您添一笔暴君之名?”“朕怕什么,朕乃中宫嫡子,名正言顺。况且,这史书向来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除非御史台那帮人都不想活了。”
此后,晋国公一家徒有国公之名,而无国公之实。加之,又遭到今上厌恶。众人就是想帮扶一把,也害怕遭到皇帝的厌弃,不过三代而衰。
那边下来朝的朝臣,也在三言两语的谈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