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七年。
夏初。
从康熙三十九年开始,天时极为不正。
南方酷寒,长江多次冰结断流,夏天干旱。
北方冬天暴雪,春夏洪涝。
河南,山东,两淮,湖北北部,都是重灾区。
饿殍遍野,流民满地。
朝廷因为康熙皇帝要粉饰太平,拒不承认有大规模的天灾和流民。
到四十七年,大大小小几十股流民开始造反。
到这时,康熙才宣布有天灾,敕令各地官府赈济灾民。
各地官府哪有钱,都伸长脖子等着朝廷拨付银两。
朝廷国库也是空的能跑老鼠。
造反的流民越来越多。
只是大股数千,小则数百。
也没有旗帜,名号。
在被官兵剿灭后,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
运河畔。
有过千流民聚集在一处。
呻吟声,哭嚎声,哀叹声,接连不停。
河畔边的青草地上,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少年缓缓睁开了眼睛。
大量记忆涌入脑海之中。
少年眼中满是震惊之色。
接着又看到四周如地狱般的场面,少年微微阖眼,接着又极为坚定的睁开了双目。
“我还真穿越了?”
“康熙四十七年?”
“摸摸脑后的猪尾巴,还有这些流民,面黄肌瘦,牙齿糙黄,这要是群演,个个都够拿奖的了。”
眼前真的是如地狱一般。
附近有几口大锅里煮着少量野菜,加上满锅的树皮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无数人挤在锅旁,用警惕的眼光看向自己身边的人。
远处的树林里,不少人在直接撒扯树皮,生咽下肚。
很多人在腹痛,疼的满地打滚。
也有人观音土吃多了,腹涨如鼓,无法排泄,有不少人抠都抠不出来,只能捧腹哀嚎,不久之后就死的毫无声息。
营地外的荒地里到处是丢弃的尸体。
不远处,一个妇人盘膝坐着,她瘦的如枯柴一般,因多日没有奶水,怀中的婴儿饿死多时,她双目无神,还是将孩子抱在怀中不舍放下。
一群流民目光贪婪的看向那饿死的婴儿。
若不是顾忌这妇人疯了会拼命,怕是早就把婴儿尸体抢走分食。
这些场景,令后世穿越来的少年极为不忍,他收回视线,阖上眼皮。
“太惨了……还是先梳理一下我脑海中的记忆……”
“这一世,我的祖父名号王士元,教书先生,父亲王和培,和母亲王钱氏都已经去世,我叫王钰宝,是祖父的长子嫡孙……我的真名,名叫朱怡铭,我的曾祖父,就是大明崇祯皇帝!”
“今年年初,祖父被查出是大明崇祯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定王朱慈炯。”
“官兵突至,拿捕全家,原主趁乱逃跑时受了刀伤,后来加入了这支流民队伍,原主年龄小,受了惊吓,逃亡途中受了刀伤,炎症发烧然后一命呜呼,这才有我魂穿的机会……”
“这十来天,我跟着流民队伍从河南一直南下,饥寒交迫,到处都是饥民,遍地都是饿死百姓的尸体。”
“他娘的,这就是康熙盛世?”
“就算没有水灾,根据原主回忆,不光是王家生活困窘,原本居住的整个村落,镇子,县城,都是穷人居多。生活水准极差,大半的人饥一顿,饱一顿,别说禽肉蛋奶,主食都不够,吏治败坏,常有村人被士绅勾结吏员衙役帮闲欺侮,这是盛世?”
……
顺治到康熙年间,最少有上百起朱三太子案。
清廷一律说是假冒。
只有这个王士元案,后世包括孟森在内的史学界的大拿都一致认同,这起案子为真!
被当成假朱三太子处死的王士元,就是崇祯帝的第三个儿子,定王朱慈炯!
明朝覆亡,崇祯上吊后,太子朱慈烺和朱慈炯,朱慈焕兄弟三人一起到舅公周奎家避难。
结果周奎转手就把他们卖给了李自成。
李自成不仅没杀他们哥仨,还都封了公。
但李自成被清兵击败后,自顾不暇,乱军中,把这哥仨给丢了。
后来朱慈烺和朱慈焕先后落到多尔衮手中。
明明是真的,多尔衮楞说是假的,把朱慈烺哥俩给斩了。
朱慈炯此后下落不明。
然后从顺治到康熙,一直有人假托朱三太子朱慈炯造反,弄的清廷头疼不已。
到了王士元案时都是康熙四十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