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这是北宋代词人柳永描写杭州的词,赞赏者众;引得南宋时金主完颜亮写出立马吴山第一峰的豪迈;
但始终差于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半筹,更加的千古流传;
更不用提还有白乐天杨万里等一众诗词大家,都在杭州留下自己的印记;
说杭州,先要提到杭州湾;
所谓州,在古代同洲,水乡泽国是也;这个水,指的就是钱塘江,确切的说是钱塘江入海口,这个大喇叭口,即杭州湾;
在这杭州湾两侧,分别有杭州、严州、越州、明州四座城市,这四座城,又间隔分开了天目山脉,黄山山脉,龙门山脉,四明山脉,天台山脉这四支山脉,齐指杭州湾,号称五龙入水;
单说这杭州,杭,通航,是真正通海船的地方;秦始皇曾在现宝石山上解缆登船入海,其时杭州市区是一篇汪洋;其后岁月变迁,沧海桑田,以至于现在经济发达,文物昌明,人民安居乐业,回复两宋胜景有望矣;
杭州既隔开天目山脉与龙门山脉,又独占天目之龙气;
据《武林梵志》载,杭州山脉发自天目,有东有西:东天目之脉萃于余杭,结局于径山;西天目之脉萃于钱塘,结局于西湖。因此天目山是杭州主要山脉。此山有帝王之气,故而宋室南迁,于此偏安。
这东天目山,最高峰有著名者,为昭明禅寺,为南朝梁昭明太子编撰《昭明文选》之所在;金庸先生著作中的黄裳,一部分化用此典;
结局处,径山,也有大寺,为径山寺,是江南五大寺之一,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日本的茶道,起源于此;中国的茶圣陆羽,即在径山下苕溪旁隐居;
径山旁,有另一著名山头,为莫干山,本属天目山脉,但自古以来名气很大,隐隐齐名于天目山;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明;
莫干山,从名字上,就透着一股仙气;莫干者,干将莫邪是也;既是铸剑师的名字,也是两把宝剑的名字;
世人流传,干将莫邪两夫妻,同样的铸剑师,与龙泉宝剑的祖师欧冶子师出同门;干将铸造雌雄宝剑,为当世最强之剑,名之干将莫邪,后被楚王索要;干将预知怀璧其罪,将雌剑献出,雄剑留在山中;楚王为免后来者有更好的剑,果然杀干将;后干将莫邪之子长大,持雄剑杀楚王报仇。
这个故事背后,未必有吹毛断法的神兵利器,却真的有经济利益的你争我多;是吴与楚,两国的国家博弈;在此不细说;
我们但看这眼下的莫干山;
近代以来,莫干山尤以避暑胜地著名;曾有时候,沪上名流大佬以杜月笙等为代表,纷纷于夏季来莫干山避暑纳凉,算是那个时代的混圈子。
到了当代,有电影导演在此取景,拍摄竹海,将之推向全国,旅游业发展迅猛,附庸风雅者众,莫干山上就开了很多民宿,多以西式建筑为主,似乎在呼应近百年前那段热闹时光;倒也生意兴旺,游人如织;
游客大多奔着拍照打卡网红之地,甚至避暑纳凉倒在其次;
至于真正了解莫干山文化的,少之;也难怪,毕竟是几千年前的事情了;
所以干将莫邪当年铸剑所在的何村石塘山,倒也落得清静,少有人来;
不过总归游人如潮,还是有些零散客人,来拜铜山寺,倒也会到何村村口休憩消费;算是沾了旅游业的光;
这何村村头,就开了这么一个小饭店;
饭店本来就不大,名字也就叫“小饭店”,一块木招牌,随便用毛笔写着“小饭店”三个字,字不算难看,墨尤其黑;也没有落款;
店里进门摆个柜台,放些瓜子花生八宝粥,啤酒饮料方便面;算是速食;
再往里走,是一个冰柜,并几个塑料箩筐,有鸡鸭鱼肉豆腐青菜,有客至,可以点菜炒菜,附送当地产的绿茶,泡一玻璃杯;再往里走,就是大厅,摆三张圆桌,十几张圆凳;
一个简单的饭店;
老板姓刘,是个中等个头的普通中年男人,头发花白,五十岁的样子;穿一身洗的灰白的短衫,因其瘦,并不显老,脸上的大鹰钩鼻子,显得很严肃;但是笑起来眼睛会弯,嘴角也会弯,估摸着年轻时候也是个帅哥;有顾客进来,很热情的打招呼;
服务员,是个身材瘦小的姑娘,白净,高挑,短发,似乎比老板还高一些;脸很方正,眼睛很灵活,似乎会说话;
可惜不能讲话,是个哑巴;但是手脚麻利,眼睛有神,反而比能言会道者效率高些;来往的顾客,对姑娘的伶俐,很是赞赏;刘老板叫她小豆豆,大家也都跟着叫;
地处山村,交通物流也不方便,食材有限;
加之老板对扩大经营没多大兴趣,所以店里翻来覆去的也就是就地取材的几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