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龙山区蜿蜒前行,直至沙坪的边际,隐匿于其间的是一条寂静小路。
那路窄得只够一辆小车勉强穿梭,仿佛是大自然的私密通道。
而在这路的深处,悄然坐落着一家中餐厅。
店内布置得玲珑有致,空间虽不大,却足以容纳八张桌子。
菜单上罗列的,是专为年轻顾客和外国友人精心调配的混合家庭餐。
乍看之下,一切都显得无可挑剔,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此刻店内却空无一人。
餐厅老板偶尔瞥向手腕上的时钟,心中涌起一股无奈,深深叹息。
“看来今天的午餐时段就这样结束了……”他低声自语。
据统计,今日到访的客人仅有十三位。
每位客人消费均为六十五元,因此日销售额仅为八百四十五元。
要想达到一千五百元的目标,还需再迎来十位客人。
然而,三十日的总销售额需达到四万五千元,扣除月租、公共费用、材料费等一系列开销后,仅剩下一万二千元。
“本以为自己对数学一窍不通……”老板苦笑一声,他发现自己竟能如此轻易地计算出这些数字。
他并没有追求大富大贵的野心,只是希望开一家虽小但生意兴隆的店铺。
然而,此刻他每天如此执着于客人的数量,似乎与自己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驰。
“是不是应该考虑找份别的工作呢……”这样的念头近来时常在黄肖明脑海中闪现,但他总是犹豫不决。
今年三十二岁的黄肖明,总觉得自己已经错过了投身新职业的最佳时机。
更何况,他连一张大学毕业证都没有。
高中毕业后,因父亲的事业陷入困境,他不得不选择入伍。
退役后,他立刻投身于生活的洪流中,快递、外卖、便利店,甚至是临时工,只要能赚钱,他什么都愿意做。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了厨房助理的工作。
当他的朋友们在大学里享受青春,四处参加聚会时,黄肖明却在餐厅里整日擦盘子。
当朋友们开始积累工作经验时,他已经拿起了平底锅,开始了自己的烹饪生涯。
尽管如此,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因为每当他沉浸在烹饪的世界里,都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幸福。
白天在食堂工作,晚上则钻研食材和烹饪技巧。
中餐、日餐、西餐、韩餐,他辗转于各种餐厅,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然而,就在黄肖明满怀信心地准备大展拳脚时,全国却掀起了一股烹饪节目的热潮。
人们开始热衷于美食,厨师们凭借高超的技艺赢得了艺人般的人气。
甚至有一些在大企业工作的人也纷纷辞职,开起了自己的餐厅。
一时间,充满个性的胡同餐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黄肖明看到了这个机会,他用自己微薄的积蓄租下了一个店铺。
虽然位置有些偏僻,但他对自己的手艺充满信心。
然而,这份信心却在近两年的经营中逐渐消磨殆尽……
#
铃声急促地响起,黄肖明瞬间从沉思中惊醒,这是餐厅的电话。
“您好,这里是梨园餐厅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女声。
“是的,请问您是?”黄肖明疑惑地问道。
“我是专业餐饮营销公司的。”女声直接道明来意。
黄肖明心中一紧,脑海中浮现出新闻中常见的骗子形象,那些以个体餐饮户为目标,以虚假宣传或承诺上电视节目为诱饵进行诈骗的人。
“抱歉,我暂时不需要这种服务。”黄肖明试图委婉地拒绝。
然而,那女声却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弃:“您难道不想知道,为什么您的餐厅味道好、价格实惠,却生意不佳吗?”
黄肖明心中一动,这正是他长久以来的困惑。他的餐厅菜品美味,价格公道,但不知为何,顾客总是寥寥无几。
“我一直都是靠口碑传播的。”黄肖明试图解释。
“哈哈,老板,您真是太天真了。”女声中透露出一种不屑,“现在的世界,谁还会慢慢等口碑传出去?人们都是用手机搜索,看网上的评价和推荐。您知道您的餐厅在网上有几个帖子吗?”
黄肖明沉默了一下,然后说:“有11个。”
“那搜索‘梨园美食店’会显示多少个结果?”女声追问。
黄肖明哑口无言,他怎么可能知道这个。
“是754,000个。”女声给出了答案,“在这么多结果中,怎么让人找到您的那11个帖子呢?”
黄肖明无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