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001:平行世界1935年,南秦帝国? (1/2)

平行世界,蓝星。

1935年6月,金陵。

……

位皇城区的秦皇宫,太极殿内,孙君霖合上手中的《南秦国史》,心情十分复杂。

好消息是,穿越了,还当上南秦帝国的第11位皇帝。

坏消息是,帝国内忧外患,财政枯竭,经济崩溃,各省军阀割据,囯内分崩离析。

南秦帝国,由明末著名的“三姓家奴”孙可望于1663年在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金陵建立。

1653年初,决定南明存亡的岔路口之战3个月就会爆发,军事才能平平无奇的孙可望突然像是换了一个人。

先是整编麾下的10万驾前军,剔除老弱病残,按照师、团、营、连、排、班的新颖军制,把驾前军精简为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总计5万人。

随后又不知从哪搞来10万匹战马,30万根“螺旋钢”,以及海量的粮食,锻造坚固的重甲,锋利的战刀长矛,昼夜不停的操练骑兵。

1653年3月17日,岔路口之战爆发,孙可望指挥养精蓄锐已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5万驾前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蛮清定远大将军屯齐率领的10万清军。

清军一溃千里,孙可望乘胜追击,占领湘、赣两省。

在清军撤退过程中,损失非常大,连乡勇都敢揍他们,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头一次败得这么惨。

屯齐败了,清廷震怒,顺治命大汉奸洪承畴抽调南方5省20万绿营精锐前去剿灭孙可望。

1653年6月14日,两军在桂省贺州决战,清军大败,洪承畴自刎而亡。

孙可望携大胜之势,进军华南,一路势如破竹,陆续斩杀尚可喜、耿继茂,收复粤、闽、桂、黔四省。

1654年4月,南明永历皇帝下旨册封孙可望为秦王,兼兵部尚书,镇囯大将军,总督全囯军务,郑成功李定国等大将交出兵权,臣服孙可望。

同年10月,秦王孙可望率领明军夺回应天府,全面占领长江以南地区,和清廷南北对峙。

1656年3月,在明孝陵祭拜朱元璋后,孙可望誓师北征,指挥120万明军渡过长江,发动南北大决战。

1657年2月,清军不敌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明军,一败再败,眼见明军已经逼近直隶,顺治和蛮清贵族仓皇逃离燕京。

1657年4月,明军进入燕京,11月,汉地十八省全部收复。

1658年3月,秦王孙可望调集30万精锐,挥师出关灭清,却遭到永历皇帝朱由榔联合文官集团背刺,沙俄帝囯又出兵帮助蛮清,明军大败,孙可望重伤。

同年7月,在山海关养好伤的孙可望回京,对文官集团展开血腥的大清洗,30天内抓捕处死上万人,并软禁朱由榔,自任丞相,总揽大权,下令休养生息,停止对清用兵。

休养生息期间,孙可望革除朝野积弊,振兴吏治,重视教育,废八股行策论,朝廷出钱资助书生读书。

最离谱的是,孙可望实行摊丁入亩的政策,所有的丁税,也就是人头税,全部取消,一律合并入土地,谁田多谁纳税多,谁田少谁纳税少,禁止私自出售土地。

类似于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也随之施行。

和现代时空历史上雍正施行这些政策时面临的阻碍一样,官绅阶层强烈反对。

孙可望是马上皇帝,自然不会惯着这些人,谁敢反对阻挠,一律派兵镇压。

1662年又出台一项堪称史无前例的政策,那就是根据家庭收入来收税,彻底解决了摊丁入亩的弊端。

1663年,经过孙可望5年的精心治理,大明迅速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囯力大幅度增强。

8月,追随孙可望的文武大臣坐不住了,逼迫朱由榔禅位,请求孙可望登基称帝。

孙可望当然是拒绝,但架不住手下的一再恳求。

经过经典的三辞三让,孙可望“无奈”之下,只能上承天意,承继大统,在应天府改元称帝,立国号南秦。

自此,南秦帝国诞生了。

孙可望和朱元璋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为了江山永固,开始对追随他南征北战的文武大臣下手。

天兴一年,晋国公李定国、陈国公郑成功被扣上谋反大罪,诛灭九族。

随后的三年,开国功臣几乎团灭,被孙可望以各种理由诛杀殆尽。

但称帝的第4年,1667年9月,孙可望在应天府秦皇宫驾崩,享年65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于紫金山。

孙可望驾崩后,喜文厌武,醉心于吟诗作对的神宗孙征淳继位,重用南方士人,被孙可望死死压制的文官集团再次壮大,逐渐掌控朝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