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洪武十五年,六月。
奉天殿内。
一脸愁容的朱元璋,背朝着殿下满朝文武,佝偻的站在龙椅旁边,显得那般的苍老。
此时,整个奉天殿内一片死寂,朝臣们噤若寒蝉,空气中弥漫着重重的杀气。
胆小的文官们,无一不战战兢兢。
他们狠狠地底下头颅,身体更是不敢有丝毫的蠕动,稍有不慎,人头落地。
太医院的太医们,更是匍匐在地,浑身颤抖,人人自危。
此时,太医们的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恐惧如潮水般将他们淹没。
这一次,老朱如此盛怒,若治不好皇长孙,小命不保也就罢了。
不被夷三族,诛九族,就是万幸中的万幸。
已经失去了求生欲的太医们,他们在心中暗道,只盼能够死得体面一些……。
事因,朱雄英突发染痘症。
痘症即是天花,这种痘症在当下的医疗水平而言,就是不治之症!
“你们这帮废物,朕……养着你们有何用?”
朱元璋的一声怒喝,打破了殿内的那片死寂。
这一声怒吼,如同苍龙般的咆哮,更是把朝臣们吓得一阵哆嗦。
跟老朱一块打天下的王侯将相皆可知,平常朱元璋便是自称‘咱’,可朱元璋往往要杀人的前兆,便自称为‘朕’。
朱元璋的话音落下,甚是有一名匍匐在地的太医,裆下被吓出了一摊不明液体。
“毛襄!”
“传旨各省!向天下张贴告示,征集良医良药,谁能够把朕的大孙治好了,赏万金封万户侯……”
“回禀陛下!”
“您这……,这旨意……在昨日已经下过了,臣……!臣已经将旨意下放。”
“再下!”
“从今起一日一旨!直到寻得良医良药……”
此时的朱元璋为了能治好皇长孙,已经接近到疯狂的状态了。
…………
东宫太子府。
深宫内院。
躺在病榻之上的朱雄英,面色苍白如纸,往日灵动的双眸紧闭。
多日的持续高烧之下,嘴唇干裂,气若游丝。
每一次艰难的呼吸,都用尽全身的气力。
让人揪心不已。
“呜呜呜呜……我的儿啊!我的雄英!”
“是母妃不好,这一次南巡出游,是母妃没有照顾好你,让你患得如此重病,母妃该死啊……”
跪坐在床榻前的吕氏,装模作样地哭得稀里哗啦。
只见她双手掩面,泪水从指缝间溢出,口中悲声连连,那哭声看似撕心裂肺,实则眼神中透着几分让人不易察觉的冷漠与虚假。
一旁的马皇后见她如此,只当她是悲痛欲绝,却不知这不过是她的一场表演,那做作的姿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显得格外令人心寒。
吕氏,太子朱标的侧妃,元朝降臣——吕本之女。
洪武十一年,太子妃常氏生下二子朱允熥之后,当月不幸去世。
在太子妃常氏去世以后,侧妃吕氏被扶正,成为了太子妃。
至此以来,吕氏对失去母亲的朱雄英与朱允熥两兄弟,一直‘关爱有加’。
而这一次南巡出游,朱雄英理所当然在吕氏的照料之下。
或许这一次朱雄英突染天花痘症,离不开吕氏的‘关爱’!
“吕妃!事已至此,你也不必太过于自责!”
马皇后见状,出声安慰道。
吕氏闻言,更是卖力飙戏。
“母后!常姐姐曾留下遗言,将雄英和允熥托付与我照顾,可如今雄英他……”
一边梨花带雨,一边哽咽的吕氏,还没把话说完,就因悲伤过度,晕厥了过去。
“来人!快来人啊……快传太医……”
刚好赶过来的太子朱标见状,连忙抱起吕氏。
马皇后看着静静地躺在床榻之上的大孙儿,那慈祥的眸目,似乎一夜之间,老了许多……
尽管看到吕氏晕厥过去,除了守护着心爱的大孙朱雄英,也没有余力管那么多了。
“母后!您也在此守着雄英一天一夜了,孩儿扶你下去休息吧!雄英这孩子吉人自有天相,太医院那边也会有办法救雄英的!”
朱标朝着沉默寡言的马皇后低声劝道。
作为大明第一常务副皇帝的朱标,一向行事稳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朱标这几日,也慌了神,心里也没了底。
而听劝的马皇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