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公元184年(光和七年)。
洛阳,卢氏学府。
一名容貌俊逸,背负行囊的青年缓步行至一座官邸的门前。
他默默抬眼,见牌匾上书的“卢氏学府”四个大字,这才断定找对了地方。
“终于到了。”
他低声轻叹了一句,眼眸中却闪过一丝深沉。
青年名为李宣,前世乃是21世纪的天朝人,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整整十六年了。
此番他来到洛阳,目的正是为了求学。
李宣驻足于卢氏学府门前的举动顿时吸引了门房的注意。
当下,门房中走出一门童,毫不客气的向李宣开口道。
“喂,你是干什么的。”
“此乃当朝尚书官邸,莫要在此堵门!”
正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这门童虽然只是“卢氏学府”中的仆人,但却也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
见状,李宣倒没和这门童一般见识,而是说明了来意。
“我乃冀州人氏,到此特为求学而来。”
听闻李宣的来意,那门童眼睛微微一斜,表情也面善了一些。
门童拱手问道。
“不知尊姓大名?”
能拜入卢氏学府中求学之人,大多都是非富即贵的世家子弟。
这门童自然也不敢过多得罪。
李宣则一边说明来历,同时从怀中掏出一封举荐信。
“在下河间郡李宣。”
“这是河间太守范大人的亲笔举荐信。”
闻言,门童的心中也泛起了嘀咕。
“冀州河间郡,没听过有姓李的世家啊?”
门童心中疑惑,但他一时间也难以分辨手中举荐信的真假。
于是他便决定领李宣进入学府,然后去禀告学府主人。
“李公子,还请随我来。”
“我带您去见老爷。”
旋即,门童便带着李宣步入了卢氏学府之中。
..............
卢氏学府,说是“学府”。
实际上还是当朝尚书、大儒卢植的官邸。
这座府邸占地极其广阔,前院被卢植用以会客和治学。
而后院则是卢植本人的私宅。
很快,门童便领着李宣来到了前院的客厅中。
“李公子,还请在此等候。”
“我去禀告老爷。”
将李宣带到后,门童便转转身告退向后院奔走。
随即立时便有侍女迎上为李宣奉茶。
李宣倒也不急,只是静静坐立原地等待卢植的到来。
片刻后。
一名身头戴儒冠,年过百半的儒雅老者缓步进入客厅,而在老者身后,则跟着那前去报信的门童。
李宣知道,眼前这老者定然就是他希望拜的老师卢植了。
“冀州李宣,见过大人。”
李宣没有迟疑,立刻从座椅上起身对着卢植恭敬行礼道。
闻声,卢植没有着急开口,而是用睿智淡然的眼神打量了一下李宣的面容。
见这青年唇红齿白,俊逸非凡,卢植才暗自点头。
“免礼。”
“听说建功(河间郡太守表字)有信给我?”
听到卢植的话,李宣忙从怀中掏出了那封举荐信,双手递到卢植手中。
卢植接过信后没急着看,而是不疾不徐的缓缓落座后,才打开信件上的火漆,阅读起了其中的内容。
“吾友子干(卢植表字),见信如唔...........”
很快,卢植便已将信中的内容了然于心。
在这封信中,河间郡守范大人已经说明了一切,因此也无需李宣再多说什么。
在李宣略显忐忑的注视下,卢植终于开口了。
“你就是虎贲侍郎李大人之子?”
“正是。”
“可有表字?”
“有,家父所取,表字隆基。”
“好一个李隆基,来洛阳前可有学问?”
“谈不上学问,但跟随县学先生学过几年儒学。”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此句何解?”
“回大人的话,这句的意思是,人们所犯的错误,类型不一.........”
“.............”
经过一番对答,李宣表现的不卑不亢,回答也十分进退有据。
考校后,卢植默默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