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少族长 (1/3)

腊月末临近正午,在渝州的一个小山村中,半山腰处的一户人家正有炊烟冒出。“今天这个日子我不能出去的,我孙儿要出世了。”墨贤对着从张家湾赶过来,还喘着粗气的张瑞老爷子说道。

“墨老哥,我求求你了,你不去,我家娃子就没救了,现在过去,下午就能赶回来了,不耽误你家孙儿出世的。”张瑞老爷子明显十分焦急,不顾满头大汗,也并没有坐下,生怕耽误一点时间。

“爸,你去吧,家里没什么事情的,我能照看过来,毕竟也是事关人命,你不是说锋儿丑时才出生嘛,还早呢。”墨钧也劝说道,显然这样的事情以往也在这座小山村里偶有发生,虽是不常见,但墨均也不觉奇怪了。墨家世代都是木匠,而早年间的木匠都是会些许风水术法的,所以,墨贤的本领在十里八乡也可以说家喻户晓。整个山沟里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由他主修的,下葬风水也都会叫他去看一看。

墨贤对着儿子和亲家张宗发说道:“好吧,那我去一趟,不要让大妹出屋,更不要去桃屋啊!宗发,你明白的,千万记住啊。”桃屋供奉着祖宗排位,也会停放一副空的棺椁备用。平日里整个桃屋都十分昏暗,阴气森森。

“边走边说吧。”老张催促着墨贤。而墨贤走进吊脚楼的阁楼,将白烛和一捆香放入背篓,又去取了墨斗、小钉锤、黄纸和已涂红钉头的一把钉子放进背篓,这才不紧不慢地跟上那个面色焦急的小老头。

“老张,你跟我说说你家娃子怎么回事。”瘦小的墨贤此刻已走在老张前方,朝着另一座山的张家湾快步走着。

“哎哟,清晨阿强和王刚他们几个人跟着去上坟了,回来之后就开始一直乱吐,我出来的时候已经昏倒在床上了。”面色焦急的老张眼神里满是心疼与担心,紧紧跟在墨贤的身后。

“你家这个阿强啊,准是吃了给你家先人的祭品了,胆子也太大了。有多久了?”墨贤紧皱眉头,转头对着老张说道。

“回去再问问王刚他们是不是这么回事,他们回来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时辰了。”两人脚步未停,边说着边赶路。

“一个时辰,那还没什么事,让这些小辈都记住了,先人要敬,各路神明也都要敬的,现在的小娃子一点敬畏心都没了,这是要出事的!”墨贤严厉地说道。听见儿子没什么大事的老张神情也轻松了不少,连连称是应和着。

转眼两刻钟的时间,两位老人就翻过一座小山,来到张瑞老爷子家的吊脚楼山下。远远还有两百多米的时候,老张就大声喊道:“幺公来了,快去煮午饭。”张家的人听闻墨贤来了,纷纷走出了张强所在的阁楼,上前迎接。老张的老伴则对着他们喊道:“你们去接一下幺公,快带去看看阿强,我去煮饭。”

来到床前,墨贤坐下仔细端瞧着眉头皱紧,双眼紧闭的张强。张强此时面目十分痛苦,喉咙部位还在一直滚动,仿佛一直在吞咽着什么东西一般。“王刚,你说,阿强早上是不是对先人不敬了,吃了上供的东西?”墨贤面色平静地问着站立的王刚。王刚紧张地说道:“幺公,我们也没对先人不敬啊,就是阿强回来的时候有些饿了,没忍住,就去拿了老祖的供品,给吃了。”墨贤转过头询问细节:“刀头上的筷子是不是没有拔下来?”刀头一般是宰杀牲口时候的第一刀肉,在祭祀祖先时使用刀头,表明子孙的虔诚。一般渝州地区会在刀头上插上筷子,示意礼敬祖先,恭请祖先享用的意思。

“啊...是,当时准备拔筷子的时候就摔了一跤,气得他就直接拿起筷子吃了。”王刚回答道。

“你们这些小娃子,什么都不懂,乱来,他老祖都已经警告他了,还不明白。你准备吃饭的时候别人来抢你嘴巴里的肉,还抢你筷子,你能不生气?”墨贤恨铁不成钢地一边说道一边从脚下的背篓里拿出黄纸,对着张瑞说:“老张,去取一只碗,装满井水,把之前刀头的筷子取来。”张瑞应了一声就转身出去准备了。此刻墨贤打量了一番张强住的阁楼,让王刚将梯子搬了过来放在了横梁处。拿出一张黄纸和一枚红头钉,将小钉锤别在腰间,慢慢攀上了木梯。到达房梁处,将黄纸贴在房梁一只手按住,另一只手双指并拢在黄纸上游走,口中喃喃道:“公输蒙青上,班国万世长,八方镇,木起央,子不伤,族不亡......”随后便将黄纸三叠,用红头钉钉在了房梁中央。

此时,老张已将一碗清水和那双筷子取过来,放在在墨贤竹凳旁的小桌柜上。墨贤下了木梯,随后只见他端坐下来,将筷子置于大碗之上,又是一番双指合拢,口中念念有词,两只粗糙不堪却十分比直的手指慢慢朝着筷子靠右的上方移动。双指落下,筷子一根根断裂开来,犹如腐朽的纸张一般脆弱不堪。如法炮制双指来到筷子左端,将之断裂开来。此番下来墨贤已是有些许细汗自额头冒出,碗中也是漂浮着六枝几乎等长的筷子。墨贤随即仍是双指一点,在碗中不断游走,似乎是刻画着某种符箓,口中念到:“先人勿怪,童子无知,已施惩戒,念及香火,恳请收回。”随后端起大碗,让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