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从厨师开始 (1/2)

一九六二年,早春二月尾巴上,天还冷得跟冰窖似的,四九城里积雪厚得跟冬天赖床似的,连三月都差点被它拽回去。

在城东北角,有个大家伙,第三轧钢厂,高高大大的,围墙红彤彤的,写着“传承劳动精神,当工业领头羊”,看着就让人精神一振。

进了厂门,一排排行政楼挺立着,再往那边看,第三食堂正忙得热火朝天,蒸汽腾腾的,锅碗瓢盆叮当作响,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杨师傅,面食那边准备好了没?我这边的菜快炒好了。”李秋大声吆喝着,手里的锅铲上下翻飞,金黄的土豆丝在油锅里欢快地跳着舞,香味直往人鼻子里钻。

话音未落,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土豆丝就稳稳当当地装好了盘。李秋动作那叫一个利索,一看就是老厨师了。

“放心吧,李哥,馒头热得能烫手!”杨福全边说边从蒸汽里探出身子,脸上笑开了花。

“好嘞,咱们得抓紧了,吃饭的点快到了。”李秋放下锅铲,擦了擦汗,心里头美滋滋的,就等着大伙儿来大快朵颐了。

这时候,刘庆祥小伙子风风火火地跑过来,接过盘子就往窗口冲,那干劲,那眼神,明摆着是真心喜欢这食堂的活儿。

李秋瞅着自家徒弟,心里暖洋洋的。这小子,虽然不是最机灵的,但那股子实诚劲儿,让人看了就舒心。

想想自己,穿越过来好几年了,现在成了四合院里一个普通小伙子,虽然故事里没咋提自己,但小日子过得挺滋润。

二十一岁的李秋,妈走得早,就剩李秋和老爹李国东相依为命。

老爹以前为了躲难跑到四九城,凭着手艺在红星轧钢厂的后厨找到了饭碗,这才有了我们爷俩的安稳日子。

李秋呢,书没念完就得出来闯荡,老爹为了李秋,四处求人,把李秋送进了名厨张瑞福的门下。

张师傅,那可是逃难路上遇到的贵人,手艺顶呱呱,还跟宫里的大厨学过艺。

在张师傅那里,李秋从打杂的开始,一点一滴地学,五年时间,从拌凉菜到炒菜,样样精通,现在也能独挑大梁了。

张师傅对李秋好得跟亲儿子一样,啥好手艺都教给李秋,连宫里的菜谱都传给他了。

这一路走来,虽然不容易,但值!

眼瞅着日子刚要顺当起来,老天爷又跟大伙儿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李国东在钢厂那边出事了,张瑞福急吼吼地把李秋叫回家,让他去处理这突如其来的大麻烦。

厂长跟李秋好好谈了谈,最后拍板给了李秋三百块钱,说是心里头的一点安慰,还额外加了一百块,说是帮忙办丧事用的。最让李秋心里暖洋洋的是,他接过了李富贵原来的活儿,正式成了厂里的一员。

李秋心里头那个感激啊,想着自己平时打理的小菜园子——慧芳园,就托付给了师傅王德福的家里人帮忙照看。

等李富贵的事儿安顿妥当,李秋自己却累倒了,这时候还有人想趁机占便宜,但李秋可不是好惹的。

这五年里,李秋埋头苦干,手艺那是杠杠的。一进厂没多久,他就升成了九级炊事员,每个月能挣三十一块大洋,这在当时可是挺滋润的,偶尔还能打打牙祭,吃上一口肉,日子比以前宽松多了。

忙完手里的活计,李秋坐下来喘口气,心里头却有点不是滋味,琢磨着自己这穿越的事儿,怎么就落到了自己头上,还偏偏是这么个年代和地界儿。

“叮铃铃……”下班的铃声一响,工人们跟潮水似的从四面八方涌来,车间、办公楼的人全都往外跑。

“哎,小芳,今天中午有啥好吃的?这味儿,闻着就让人流口水!”几个女工凑一块儿,边聊边咽口水。

“还能有啥新鲜的,估摸着又是白菜炖豆腐、土豆丝来回炒。”

“不过李师傅的手艺那叫一个绝,再普通的菜都能整出花儿来。”

“听说李师傅的师父是从宫里出来的,真假不知道,但这味道,绝对错不了。”

“说到那个傻柱,一食堂的那个,整天拽得跟啥似的,看着就让人不舒服。”一提傻柱,有人就不乐意了。

“李师傅手艺肯定比他强多了,你闻闻这味儿就知道了。”旁边的人也跟着附和。

“说起来,李师傅多大了?结婚了没?”一个女工突然好奇起来。

“你这心操得可真远,李师傅孩子都多大了,你还惦记这个。李师傅条件那么好,长得又帅,哪轮得到咱们操心。”旁边的人笑着打趣,但说的都是真心话。

“我就是想着,说不定我家亲戚里有合适的呢,李师傅这样的好男人,可是抢手货。”那女工笑得没心没肺的,一点也不在意。

后厨里忙得跟打仗似的,外面的闲聊李秋一句也没听见。

看到工人们陆陆续续进来,他和同事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