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朱元璋气炸了!一个县令竟敢贪污赈灾粮? (1/2)

第一章朱元璋气炸了!一个县令竟敢贪污赈灾粮?

大明,洪武年间。

江南各省,遭连续三年旱灾,颗粒无收。

饿殍遍地,饥民横行,百姓食不果腹,被迫易子而食。

朱元璋只得拨发大量赈灾粮米,令各地官府赈济灾民。

受灾的各府哪敢有所懈怠,纷纷积极响应,开仓放粮,架设粥棚。

在户部官吏与地方官员的配合下,总算是遏制住了灾情的影响。

今日,早朝时分。

朱元璋由于连续几天熬夜批奏折,脸上满是疲惫,坐在龙椅上都显得没什么精神。

一名言官上前,朗声道,“皇上,臣张和,弹劾上元县令叶轩,贪赃枉法,私吞赈灾粮款!”

“嗯?”

听闻此话,朱元璋瞬间不困了。

满朝文武也都一个激灵,面露惊讶之色。

此次旱灾,上至皇上,下至百官,都是前所未有的重视。

拨发下的赈灾粮款,没人敢私扣一粒粟米。

一个小小县令,竟敢太岁头上动土,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张和义愤填膺道,“皇上,据臣查实,上元县令叶轩,竟将朝廷拨发的赈灾粮米,换成了粗粳麸糠。”

“此人定然是从中牟取私利,中饱私囊,请皇上严审重办!”

群臣面面相觑,一个个脸上写满震惊。

包括一向老练的左丞相李善长,都不由面露讶异之色。

上元县就在应天府境内,距京城也就三十来里。

身处天子脚下,竟然还敢贪污赈灾粮米。

李善长甚至都有些敬佩,这个小县令的勇气。

朱元璋面沉如水,气得槽牙紧咬,怒目圆睁。

“麸糠是喂牲口用的,能给人吃吗?”

“这上元县令,真是狗胆包天,连咱拨发的赈灾粮都敢贪。”

“毛骧!”

锦衣卫统领毛骧走上前,毕恭毕敬道,“末将在。”

“你速速前往上元县,将这个狗胆包天的县令给咱抓回来!”

朱元璋咬牙切齿道,“这狗贼吞进自己肚子多少粮食,咱们非要都给他给掏出来不可!”

“遵旨!”

毛骧点了点头,面无表情转身离开。

看着毛骧那冷酷的背影,群臣都忍不住暗暗唏嘘。

没想到皇上竟发这么大脾气,直接让毛骧出动。

这个上元县令,算是完蛋了。

毛骧身为锦衣卫统领,在朝中如若阎罗王般凶名赫赫。

只要他出现在那名官员门口,那他的家人就可以提前准备后事了。

退朝之后,群臣离开大殿,都忍不住对这上元县令叶轩的“壮举”议论纷纷。

“这个上元县令,胆子未免也太大了。”

“现如今江南各省都在受灾,他竟胆敢私吞朝廷的赈灾粮米。”

“唉,真没想到,咱大明的官员中,还有这种要钱不要命的疯子……”

胡惟庸对李善长说道,“恩相,您怎么看这件事?”

“呵,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罢了。”

李善长满脸轻蔑,冷笑道,“现如今整个大明都在遭遇旱灾,不仅百姓日子过得苦,官员的日子也同样不好过。”

“皇上现在正想找一只出头鸟,用来杀鸡儆猴,震一震这些蠢蠢欲动的官吏。”

“这个上元县令,自己往刀口上撞,只能说他找死!”

……

与此同时,上元县内。

城门处架设着偌大的粥棚,飘弥着浓浓的稻香。

其他府县的粥棚,基本上都只架设两口大锅。

领粥的灾民排成长队,有时排一整天,都未必能喝上一口粥。

然而,上元县的粥棚,却架设着整整八口大锅。

每口锅都有半个多人高,里面熬着满满腾腾的麦香粥。

不仅每个灾民都能喝上,喝完之后还能再回碗。

成千上万的灾民,三五成群坐在地上,一边喝着粥,一边抹着眼泪。

“没想到当今世道,还能喝上这么稠的粥。”

“叶大人真是菩萨再世,妙手乾坤啊!”

“咱们活了大半辈子,何曾有过喝赈灾的粥能喝饱过?”

“若是没有叶大人,恐怕咱们早已饿死了……”

这时,一名身穿白袍、面容清秀的青年,赶着马车从城外进来。

这名青年,便是上元县令,叶轩。

“叶大人,您回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