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命运的安排 (1/2)

梁朝末年,梁王间云卓征集民间劳力六十万修建他的永世陵,从而导致天下苍生民不聊生。梁朝上下百官为了迎合梁帝,不惜动用朝廷军队在民间大肆抓捕劳力,下至束发上至花甲,都被以鹞鹰指挥使司弘量的鹰爪抓入各郡府墓役牢。导致天下耕田十之有九因为壮劳力缺失而荒废,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就连江南省汉海郡这些原本富裕的江南各郡也因连年的粮食歉收而导致每年给朝廷的税收都上缴不足。执政锦松早年与汉海郡郡守顾正挺在仕途上交恶,得知税收不能如期上交朝廷,锦松添油加醋的在梁王面前狠狠地参了汉海郡守一本。梁王间云卓龙颜大怒,遣鹞鹰指挥使司弘量带甲兵三千赴汉海郡缉拿郡守顾正挺。

司弘量接受梁帝王命后,拿梁朝执政锦松开好的奏情文书到刑部办理驾贴,按大梁律,鹞鹰指挥使接受王命后,要拿执政所奏之事的书面文字到刑部办理手续,刑部主事要对原奏之事与梁王的批示进行核对和登记,并在被缉拿人犯的名字下面写上乙字,防止被人增加名字,然后在给鹞鹰签发驾贴。可当主事钱里看到缉拿要犯的名字时一时有些不知所措。顾正挺官声朝野上下有口皆碑,顾氏自大梁开国以来,四世三公,传到顾正挺这一代虽然权势早已不及当年,但顾家在江南省作为一方封疆大吏,家族势力在当地盘根交错,梁王岂能仅仅因为执政的一面之词就悍然让鹞鹰抓人赴京,这中间是否另有隐情?

钱主事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双手毕恭毕敬地将驾贴递到了司弘量手中,轻声询问道:“想问一下指挥使何日动身前往缉拿顾犯,下官需在记录里注明?”

“你说什么?”

“下官想请示下指挥使动身。。。。。。”

钱里话还没说完,脖子就被一只铁钳般的手死死掐住,瞬间觉得脖子里的骨头在挤压下发出断裂的声音。

“区区一个主事竟敢质问本使,你要知道本使动身日期意欲何为,是否准备提前向顾犯通风报信,本使看你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今日我就替大王法办了你。”

话音刚落,不明就里的钱主事便气绝而亡了。

大梁昭武十六年,汉海郡虽经连年征召劳役导致郡内壮劳力流失严重,好在鱼米之乡家底丰厚,郡内表面上仍旧是一片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老百姓生活该怎么过照旧怎么过着。

“弘和,今又这么早来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揉着眼角满是眼屎的双眼,舒服得伸了个懒腰,对面前一个二十来岁的少年说道。

“侯伯,您老又不是不知道我,光棍一个,早点来还能赶上衙门内的早饭,晚了又只能饿肚子了。”

“你小子也真抠门,早市上买点吃食花不了你几个臭钱,这么抠抠索索。怪不得没人给你说媒。”

“您老还是饶了我吧,咱们每月那些份例吃不饱饿不死的,您就是送我个媳妇我都不愿意呢。”

“你啊,注定一辈子光棍。既然你来了,老头子我就走了,老规矩临走之前你我都再点一下人头,还是那两个歪瓜裂枣,一个偷东西的,一个伤人的,还有一个装疯卖傻跑这躲劳役的。现在这世道,男人都被抓去修陵去了,咱这哪还能有几个生意。”

“你才装疯卖傻呢,我是真傻,老不死的。”那个装疯的听说有人说他装傻立马激动得冲到木栏前冲着侯伯又喊又叫起来。

“好好好,你不傻,我傻得了不。傻子竟然还会说自己傻。”侯伯和弘和相视一笑,他们对于他早就见怪不怪了,另两个偷东西和伤人的这时还睡着正香呢,从背影看两人都算是上了年纪的老头了,这年代能偷能抢的也只有他们这个年纪才有机会。

弘和算清了人头,从侯伯手里接过大牢的钥匙便开始了一日的活计。弘和祖上是汉海郡本地人士,自从曾爷爷那一辈起就干起了狱卒这行。虽然也是替朝廷办事,但这一行不能为官,科考的仕途因为身份的限制被堵得死死的。也不能干啥副业,梁朝吏制最痛恨的就是红顶商人。平时朝廷下发的那些份例又着实少得可怜,于是大牢内最大的生财之道就来自于这些囚犯,囚犯家属想往里面送点东西,囚犯想往外面捎个口信,免不了要打点给狱卒。这已经成为了上至郡守下至百姓都心知肚明的事。往年光景好的时候,这汉海郡的大牢内关得是里三层外三层,五六个狱卒从中抽取得油水可想而知,那时侯的光景是日日酒肉,夜夜风流。可如今,大牢内的光景和外面的世道一样是世风日下。

想到这弘和无奈得摇了摇头,从袖中抽出了一本《广汉散记》读了起来。一般来说,胥吏认识两个字就行了,平时除了推牌喝酒,读书对他们来说一无是处。可弘和却和他们不大一样,虽然也只是读过几年私塾,整日却手不释卷,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狱吏,但多学点东西总是没错的,与其像他的同行那样把时间浪费在推牌喝酒上,倒不如图个清净。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响午开饭时间,可今日午间接班的小顺子到这个点了却迟迟没有出现,除了每月的月份钱,弘和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