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1章 岐山槐村,伏羲小昌 (1/2)

大槐村位于岐山县东南部,距县城七十余里,全村共有200多户,在附近也算是一个大庄。村里的丁小昌自出生起,就显得比其他孩童聪慧,别人还在哇哇大哭时,他已会咿呀咿呀说话比划。小昌爷奶早逝,父母辛苦将其拉扯到八、九岁,比起同村其他孩童,小昌已算上懂事,知道父母劳作辛苦,做些家务为父母分担一些压力。

今日小昌吃完饭后,和往常一样,扛着锄头,顺着村中小道一路向东,来到自家地里,便开始忙活起来。父母已经在地里忙了多时,见到小昌到来,招呼他慢点干活别累着。小昌应承了下,低头干起自己的活来。前些日子,小昌从大人们的聊天中了解到郡县赋税比之以往又苛刻几分,望向父母劳作的身躯,在这一望无际的天穹之下,更为甚小。小昌揉了揉眼,低头挥起锄头开始了劳作。

傍晚时分,小昌的父母让小昌先行回家休息,小昌搓了搓手,把锄头往肩上一甩,哼着自己乱编的小曲,向家中走去。路过村头时,几个玩伴正在溪边垂钓,小昌大老远就和他们挥起了手,又喊自己要回家烧饭,有空再找他们玩。到家后,小昌放下锄头,到灶屋里,先洗了把青菜,等母亲回来后炒,然后洗把米后同前两天蒸的馒头放在锅里,自己烧着柴火,等着父母回家。父母到家时,天已尽黑,小昌帮父母把农具放好,母亲直接到灶屋里来,把小昌洗过的菜稍切整了一下,倒入菜锅,让小昌烧火,清炒起来。没多久,一份猪油炒青菜出锅了。一家三口围坐在堂屋其乐融融的吃着晚饭。正所谓:潺涓一曲抱村流,长夏小村事事幽。

晚饭后,小昌本向往常一样准备入睡,村南头的屠夫老郑突然来到小昌家,说是自家儿子铁柱病倒了,躺在床上全身发热,,请郎中几个都不见奏效,也查不出病根,白天正好村里路过个道士,听别说人说这老道有些道行,老郑便寻这老道,恳请老道帮忙看上一看。老道看了看铁柱双唇裂皮、面无血色,怕是遇到了厉害角色,说是需要了解铁柱在昏睡前都到了哪里,才能对症下药。老郑不知,想到铁柱寻常较好的几个玩伴应该清楚,这才找到了小昌家,请小昌过去帮忙。小昌听到如此,便和父亲跟着老郑来到了他家。

到了老郑家里屋,小昌看到屋里的木椅上坐着一个岁约60有余,脚穿农家纳布鞋,身披蓝色道袍,三绺长髯、头挽道髻正在打坐的老道,面色神采奕奕。老道听到声响,睁开眼,看到眼前的孩童,个子不高,一双大眼水灵发亮,东西两岳颧骨高耸,前额丰隆平满,光润开宽,一道纵骨直达发线,伏犀贯顶之表如此奇相,日后必有一番作为。老道心里一顿吃惊,没想到村里还有如此骨骼峻拔奇秀。小昌见老道看着自己,有些害羞,便急忙跑到铁柱床边探望铁柱,离近了才发现,几天前还一起玩耍的铁柱,现在正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双唇泛白,呼吸急促,汗集成珠,皮肤烫的可怕。其母一直待在铁柱旁边一遍哭泣一遍拿毛巾给铁柱擦拭。小昌看到铁柱困相,自己却又无能为力,正在着急时候,门外传来大山的声音,小昌知道这是好友丁大山也被赵铁柱的老爹老郑给喊来问事了。俩孩童看到铁柱这副状态,不知所措,正待开口,想问老道该怎么治时,老道仿佛瞧出了他们的心思,率先开口道:“这小童似是被幽魂撞体,寻常招魂即可,待我做法后发现不仅是幽魂撞体这么简单,小童的魂魄怕是被困于某个地方无法正常回体,故这才请你们这些孩童前来,询问些事。”小昌和大山赶忙点头,连称知无不言不敢藏私。小昌和大山在老道的询问下,说出了最近一次和大山玩耍的事。

前天,晌午饭后,小昌和大山、铁柱三人在村口玩耍,正待无事可做,小昌眼尖,看到一棵老槐树上竟蹲着一只黄猫,忙指着黄猫让俩好友看。大山和铁柱不比小昌,自是不易看到。待定睛细看,一条通体发黄,面有黑毛,下颚发白的黄仙正趴在树上睡觉。打小四乡八镇就流传着黄仙的传说,黄仙天生狡诈、生性多疑、报复心强,不死不休,一般不与人为难,以吸收天月精华修行。倘若要有不知好歹的人打扰到黄仙修行,以黄仙的性格,必将此人弄到家破人亡才可停止。虽然只是流传于穷乡僻壤之间,但谁都不敢去打扰到黄仙修行,若是见到黄仙,需朝其跪下三拜,后于自家庭院中立香炉插三根香拜三天,炉前托盘放上一只鸡即可,盘中鸡若是三天内不见,说明黄仙已经原谅,若是三天不取,则人必有一难。乡野传闻虽然一直传承了下来,毕竟穷乡僻壤之地,见识过黄仙真正神通之人寥寥无几,传闻下来的东西也都是大人小孩饭后奇谈罢了。

大山有些胆小,不敢多视,摆手让小昌和铁柱远离黄仙休息的树木,说黄仙正在休息,别打扰黄仙。小昌和铁柱听了不以为然,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哪会把之前大人们说过的话当成真。尤其铁柱,是三人中最为壮硕的一个人,别看三人年龄差不多少,铁柱可是高了小昌和大山半头不止。寻常村中青年见到铁柱身材也都羡慕不已。这黄仙常人哪见过,小昌一脸的不信,铁柱说道:“好咧,我不管他是黄仙还是白仙,听说黄耗子喜欢偷鸡,这回让我看到,就不能让它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