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四
第一章 上山 (1/3)

北宋,荆湖南路。

云梦泽烟波袅袅,雪峰山雾霭沉沉,竹林间泉水叮咚,松柏下孤坟处处,这里便是梅山。

“天无忌,地无忌,阴阳无忌,百无禁忌,金刀下地,大吉大利,八大金刚,升!”

这是一个脸方耳廓的中年人,一身道袍打扮,却带了个佛家毗罗帽,嘴里念念有词,双手虚空掐兰花印入怀。话音刚落,一个总角小童,披麻戴孝,高高举起两块瓦片,用力摔在那三长两短的寿材之前,四周早有八个壮实的劳力,操起篾绳,将这寿材三俩下捆附在那横木之下,一只斑斓的公鸡早被抱在那铺了一层有一层的寿被之上。

“八大金刚,起!”

道士一身长吟,鞭炮爆炸、孝子嚎哭,金刚叫起、锣鼓钹铲齐鸣。

记事起,只有这一天,倒着走路时,母亲没有喝止他,张平安抱着叔叔张二牛的牌位,面冲着那个涂满黑漆的大箱子,上面一个看上去好多嘴巴的黄色的图案,昨天他实在熬不住睡觉前,他爹跟他说今天要送叔叔上山,自己要好好听那个穿裙子的道士叔叔的话,所以他现在老老实实的跪在这棺材前,冥冥中感觉那个只要回家,总要给自己带上一颗辣椒糖的叔叔,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黄色草纸打的引路钱,从山脚开始一跪一放,放了一路,也跪了一路。

露水打湿了草纸,被风一吹,跟满山的棣棠花摇曳在一起,看不清来路,细雨微微,坟岗起了薄雾,也不知前方去向何处,坟岗边被剥过皮的泡桐树,有的姜黄有的枯黑。

坟岗是进祖坟前最后一道坡,村里的祖坟在这梅山山顶,据说是这个道士的祖祖祖祖师爷遍堪山形水势,才在这梅山择了一处风水宝地,峡口张氏,世世代代都埋在这。

这山十年前还叫寨子山,后来村里一个叫张青山的庄家汉在山上砍柴烧炭时,挖出了煤炭,煤炭这在荆湖南路这块可是不常见,荆湖人一般都烧柴火,但是这里偏偏又是大宋有名的铁矿区。

炼铁需要高温,往年这峡口村有不少人都是靠给镇上铁矿厂送精炭谋生,这张青山也算有些手段,年轻的时候就勾上了镇上最大的铁矿矿长的小女儿,借着这发现煤炭的东风,不到十年,就成了这十里八乡有钱又有名的员外郎,这张青山心思活络,远不满足这一处矿井,派人在这寨子山上四处勘探,又发现了四五处矿床,他又是个会做人的,也不一家独大,叫上了好些地主乡绅,后来慢慢地寨子山就变成了煤山,村里人嫌这名字晦气,后来煤山就变成了梅山。

梅山,是座高山,峡口村,是个穷村。

这山高林密坡陡,本来就留不住几寸土,以前就算是丰年也有吃不饱饭饿死的,更有那还不上钱,拖家带口,出门躲债的。

张平安爷爷张老汉是个勤快的,属于最早和张青山挖煤的那一批人,也建了四进的屋子,黄土稻草和的砖,外面还刷了石灰腻子,菜园子被张老汉引了山泉水绕了一圈,还在当头挖了处洗衣服的池子。

那也是张平安的澡盆子,夏天燥热的晚上,躺在池子里,有满天星斗、有萤火虫,还有山间清凉的风,潺潺的流水,再拿出叔叔买的辣椒糖,甜丝丝的,末了又有会在舌尖留一点辣味,那是张平安小时候难得美好的回忆。

叔叔没念过书,用叔叔的话说,他不是那块料,所以十四岁就进了煤矿,起早贪黑的,张平安记忆里叔叔总是一张黝黑的脸,天然卷起的头发,可能因为从小营养不良,就像秋天割完的稻草,没精打采的趴在头皮上。

说来可笑,不是谁都能进煤矿干活的,叔叔能进煤矿,还是因为张老汉和那张青山是本家兄弟,就这还是以爷爷不再去煤矿上工为代价换来的,张平安以前不明白为什么叔叔进了煤矿,爷爷就要从煤矿出来,后来他爹跟张平安讲了个故事,以前上山打猎的时候,运气好会碰上野猪,打死后边上不远通常能寻着野猪窝,但猎人不会把野猪全抓回去,总要留那么一两只,因为过几年,这里又能有野猪打。

张平安听得似懂非懂,但是心里觉得这些开煤矿的都不是好人,现在叔叔就在这煤矿死了,据说是因为塌方,叔叔当场被石头砸到,没多久就咽了气,大概就是那不幸被猎人遇到的野猪吧。

张家的祖坟在这梅山最高的地方,祖坟口有一松一柏两棵大树,荆棘丛生,张平安七岁的年纪跟着发丧的队伍,爬上这坟山已经十分困倦,此时在那头带五方帽的常天师指引下,跪在那刨出来的穴坑边,这穴坑深有八尺,下垫木炭,八大金刚合力将那装着张二牛的寿材放入坑中,棺位调正,张平安捧一抔土洒下,就有力士开始往里填土。

没有人哭灵,张平安的女儿张二丫才满月还在吃奶,所以才需要张平安作为侄子才需要给张二牛跪灵。

填完最后一抔土,张平安被爹拎起来掸了身上的尘土,踩着来时撒了一地的引路钱,开始下山,此时正值八月,杉树林渡着一层蜡质,油光发亮,张平安实在走不动了被他爹抱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