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四
高补开启 (1/1)

一人高的玉米杆,整齐划一地杵在地里,墨绿地生长着。风吹过后,修长的叶子哗哗作响!其中还参杂着训斥声,“人家和你都是应届生,能考上北大,616分,你就和人家差下200分,你怎么学的……”这个男人气急败坏地数落着他那不争气的女儿。

他眼中那个不争气的女儿。叫张晓燕,今年有幸经历了生平第一次高考,二本线498,她只考了448。她觉她爸的训斥就是无理取闹。在她的世界里,一直认为她要是真应届达二本线,那太阳不是打西边出来了吗?她所在的年级有三个文科班,她是文二班,好像全军覆没了,没有一个当年达二本线的。最高分480多,和二本线还差十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一中,高考主力都在补习班!这些应届的主要是去练练手,开开眼界就算了,怎么能那么贪呢?她爸爸真是外行,可真不懂事。

高考完,成绩揭晓的时刻,就像买彩票刮数字的心情一样,本来就打算好了没中奖,看看刮出来的数字中,两个数字和中奖码差得不是一点点。

她的高考成绩也是一样,英语和文综有点起色,数学和语文就差得不是一点点,好像她这高中三年就没有学过一样。一个六十一个七十,高考满分可不是百分制。

虽说应届高考分数有不要求达本科线的惯例,但是也关乎着他们下一步的生死命运。补习班也不是牛鬼蛇神都要的,分数太低,也不要。达到一定分数可以免费补习的,好歹初次成绩得在二本线下50分以内,否则你就得支付父母的血汗钱来买补习机会。花钱补习,对于家庭情况本来很窘迫的张晓燕来说,可不是什么好的选择。还好,她很幸运,免费补习分数线447,她却刚好多了一分。也许每一分幸运里,都藏着两分的努力吧!

站在高四的门槛,她突然觉得她的脑子好像比以前清醒了不少。印象中,高中三年里,尤其数学语文她都不知所云。高一,她分班前,她是一班,他们的班主任姓韩,中年男子,其貌不扬,名声不小,都说他是高中最好的班主任,代他们语文。军训完,上了他一个月的语文课,她都没翻开过课本,他的语文课就是他的个人传奇宣讲,整节课,他是滔滔不绝,全班学生认真听完除了哄笑几声,脑子却是空空如也。第二学期,他在教育行业消失了,传说他考上了律师光荣跨界。他的能力也许强,但是好像和学生的成绩无关。

高一数学更神奇,记得高一代她数学的是个女老师,身形瘦小,五官端正,发型印象深刻,数量不多,恰到好处得潇洒地配了一脸。最致命的是她的数学课就是在黑板上一步一步板书例题,那些例题都是学生自己预习也能看个七八分,所以她的课堂,听着听着,张晓燕的眼皮就支不起来了。平时的数学练习册,对于张晓燕来说,初看,没思路,一看答案,秒懂,于是她自己又开始写,写一步看一步,就顺利成章的把答案写得满满的。她这位催眠师数学老师也很着急,尤其考试下来,成绩都拿不下一半,不过每次练习册的批语中,隐约着催眠大师对她成绩的担忧,不是没道理的!

高二她毫不犹豫进入文科班。先天没有理科天赋,数学惨不忍睹,理化生60万岁,多了浪费。政史地,只要考前狂背,就可以拿个满意的分数。总分全靠文科项目撑场。

文理分科后,她的班主任是姓冀,政治老师。身形黑瘦,厚嘴唇上面架着一副酒瓶底。他正直而腼腆,腼腆到说普通话都能脸红,他只会讲方言,除非特殊情况下才讲普通话。比如有领导听课。他的政治课没觉得有什么独特之处,管班的阶级待遇,张晓燕是“受害匪浅”,他可深谙政治之道。每次月考,按成绩排座位,没背景没实力的就打算在最后一排永久定居就行,不参与那些所谓的政治排位赛就好。

张晓燕这种自尊心特强的,最无安身之地。她的英语成绩就是这样黑暗的政治环境打压下,有了起色,也许就英语出成绩,对智商要求不高。在这样的屈辱排位赛中,她的英语120稳稳磨励出来了。但在张晓燕心里,从不感谢这位政治家班主任。因为,她一直认为应对高考,学生缺的是方法,经验和针对性的点拨,不需要所谓的政治压力。

站在高四的门槛,走出三年的昏昏沉沉的张晓燕,异常清醒,异常庆幸,异常兴奋。成绩上升的空间还是蛮大,努力的空间不少,18岁,美好的年华里,有着不服输的朝气,有着对大学的憧憬,也有着对爱情的邂逅,似乎女人的第六感,感应到命运中不平凡的一年即将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