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将军傅友德征南,剿灭元朝梁王及其十万援军后,即在罗氏鬼国筑城。部将廖权首先想到朱昌水草茂盛的大田坝,但经过考察发现水源不堪重负,最终在响水河西岸建城。城池在除夕之日筑成,因此命名为“毕节”。?
1884年朱元璋设立毕节卫,属于贵州都指挥司,辖境相当于后世毕节市的大部分地区。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壤较为贫瘠。毕节市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最低海拔457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全区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虽然说土地贫瘠,但是矿产资源却十分丰富,但是碍于人多地少的尴尬局面一直是黔省最贫穷的一个市。
可以说在两万六千九百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接近一千万人的人口,不管是资源上还是土地上都不足以养活这么多的人口,生存压力方面可谓是非常明显。
所以毕节的绝大多数的人口只有外出打工才能解决一家老小的生存压力,虽然说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毕竟和老百姓没有任何关系,政府引进的矿产公司都不招本地人做工的,并不是说毕节人懒惰,反而毕节人是中华民族最能吃苦耐劳的。
矿产公司疯狂的挖矿,留给老百姓的就是水吃不上的问题和坑坑洼洼的塌陷土地,没办法人家挖了矿之后拍拍屁股就走了,谁会管你水位下降导致普通民众水都用不上的难题。
但是一点儿也不影响其风景优美,著名的景点包括大方九洞天、百里杜鹃、韭菜坪、织金洞等,以及纳雍的鸽子花更是堪称植物界的大熊猫。
毕节的彪悍程度在中国可是出了名的,堪称全国之最。当年太平天国起义时,他们曾经率领数万大军企图攻克毕节。然而,经过连续一个多月的围攻,甚至动用了火炮等武器,却始终未能攻破仅有三千守军的毕节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太平天国无法攻克这座城市呢?原来,毕节人民风彪悍,一旦发现有人侵犯自己的家乡,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妇女们也纷纷上阵杀敌,毫不畏惧。想象一下,面对这样一座彪悍的城市,太平天国又怎能轻易攻下呢?
这里之所以会有如此彪悍的民风,其实都是因为当地艰苦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们生活困难,因此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同时,这种艰苦的环境也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气,让他们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此外,由于地处山区,人们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相互帮助和支持成为一种习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民风——既彪悍又善良,既热情好客又乐于助人。
可以这么说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只要去了主人家,主人家一定会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
毕节在黔省的历史地位举足轻重,可以说一部黔省史有一半都发生在毕节。这是因为,曾经统治毕节地区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水西土司。这个土司政权在毕节地区拥有深厚的根基和影响力,他们的存在与发展对整个贵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毕节在黔省的历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历史价值不可忽视。
毕节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区域,居住着?汉、?彝、?苗、?回等54个民族。?根据公开资料,毕节市辖一个自治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72个民族乡,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约为209.96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2%。这些少数民族包括彝族、苗族、回族、?布依族、?仡佬族、?蒙古族、?满族等。?
李林扬,一个来自贵州省毕节市的年轻人,他属于少数民族穿青人,这个特殊的身份并没有让他显得与众不同。尽管只有21岁,但他已经完成了本科学业,并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经过两年的军旅生涯,他退伍回到家乡,开始寻找新的人生方向。幸运的是,他成功地进入了当地一家知名的钢铁企业工作,这一待就是三年。在这段时间里,李林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逐渐成为公司中的佼佼者,不仅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还获得了领导的赏识。作为一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进入工厂的黔省青年,李林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知识改变命运”。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勇敢追求梦想,不断努力奋斗,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同时,他也是黔省青年从大山走进工厂的杰出代表之一,展现出了黔省人民坚韧不拔、勤奋向上的精神风貌。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李林扬会继续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迎接更大的挑战,创造更辉煌的成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