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四
始 (1/2)

这是一个发生在平行世界故事。

这个世界科技远超地球,黑人,黄人,白人统治着这个世界。世界人口100亿,平均人类寿命120岁,正常人类约90岁开始衰老。

在一处高级机械实验室中。

“今天刘工不在,小柯这个机械臂微缩二级装配你搞得定吗?”安可沙一脸怀疑地问道毕竟这是八级装配工才能完成的。

【安可沙,女,白人,54岁。世界高等学府博士导师,获得多项机械结构方面的奖项。被誉为机械结构工程的新进开拓者。】

“这个我学过,只是比较复杂。容易做错,我尽力吧。”王墨柯说,“如果不行,还有备用的那一套。”

【王墨柯,男,黄人,21岁。世界高等学府机械结构工程学在读博士,七级装配工。】

“所有人都准备下,第七号实验机装配。”

实验室中所有人都进入工作状态。

“微缩二级装配模块(优化)导入完成。”李楚琳报告。

【李楚琳,女,黄人,37岁,该高级机械实验室研究员。世界高等学府软件工程博士。】

“三维结构导入完成”罗比恩·卡比报告。

【罗比恩·卡比,男,黑人,45岁,该高级机械实验室研究员。世界高等学府工程建模硕士,中级工程建模师。】

剩下的人完成了手上的工作,开始观看装配过程。

此时王墨柯带着微观视角解析仪,在微缩装配操作间中,不断的对比实物与三维模型,按照模块的装配要求微调每一个配件的位置,87个配件对应66个不同的装配模块,还要对应具体的位置,而且不同的配件要用不同的夹持工具,过程中还需要调节每一处的温度,还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不少的环节都要凭借感觉,容错空间很小。

三个小时后,王墨柯出来了,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汗液浸湿了他的衣服,疲惫的眼睛中充满了血丝,但内心还是有一些兴奋。

安可沙交代工作人员带他去休息。而他们开始测试。

三日后

安可沙召集了所有实验室员工,宣布实验顺利结束,并将实验结果成功提交。

所有人都结清了费用。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去享受假期。

安可沙与王墨柯还要解决王墨柯的博士论文中的相关问题,两日后也离开了实验室。

“又结束了。”王墨柯坐在空中巴士的座椅上手中拿着投射屏望着窗外感叹。每一次课题结束,王墨柯都无所适从,每次回到家里面对都是父母殷切期盼与关心的眼神,还有妹妹期望他讲述在世界高等学府里重大项目与故事。

华越东住宅区,一栋三层小房子。

房屋前的花草修剪得整整齐齐,样子别致。门前也有一些盆栽,这可是王墨柯母亲的宝贝。

“哥,回来了。马上吃晚饭了”妹妹王舒歆说,她早早的坐在饭桌旁,将碗筷摆放整齐,闻着已经上了的菜,一脸享受美味的表情。

【王舒歆,女,黄人,17岁。在校高中生】

在换鞋的王墨柯嗯了一声。

“墨柯回来了。在老师那儿学的怎么样?课题做的顺利吗?”母亲陈琪雅从厨房传来关切的声音。

【陈琪雅,女,黄人,49岁。植物园员工兼护林员,园艺师,六级厨师】

“嗯,一切顺利,已经结题了。博士论文也上传了,我现在有两周的休息时间。”王墨柯看了一眼王舒歆。王舒歆感觉自己整个人又不好了。

“回来休息休息好,耗费这么多脑力,是该休息一下了。”

“爸呢?”

“在楼上看画呢。”王舒歆答“刘爷爷那里借来的《出云势》。”

王墨柯洗完手,父亲王海德也从楼上下来。

【王海德,男,黄人,52岁。世界艺术家协会会员,篆刻传承者,书法大师】

“在学校没吃好,人又瘦了。做科研项目,营养要跟上,平时多锻炼。”父亲用平实的语言教育自己的儿子。

“做研究不要太辛苦了,学校里吃的不和胃口,多回家,妈给你做。”陈琪雅端着一个砂锅从厨房走出来“来这是山药炖排骨,炖的时间刚刚好,来多吃点。”

说着将砂锅放在了桌上的隔温垫上。

陈琪雅给每个人盛好饭,便打开了砂锅的盖子。一时间清香四溢令人食指大动。

一家人很快的开始了这顿饭。顿时只有了吃饭时的声音。

食不言,寝不语。王海德从小要求他们做到这一点。

就在一家人在美美的享受这顿餐的时候,昏暗的天空出现有些片状的光芒。异常的天空被监测到,但一切关于地质与气象仪器丝毫没有反应。

过了两个小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