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年六月,盛夏的南京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燥热。
皇宫,奉天殿。
年仅二十五岁的建文帝朱允炆,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在龙椅上,面色苍白,眉头紧锁,眼中满是血丝。
殿内,文武百官噤若寒蝉,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陛下,李景隆将军在淮南战败,朵颜三卫也趁机南下,如今北军已渡过长江,直逼金陵城下了!”
兵部尚书齐泰的声音如同一道惊雷,在寂静的大殿中炸响。
“什么?!”
朱允炆猛地站起身,手中的奏折掉落在地,脸色瞬间变得更加苍白。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他喃喃自语,脑海中一片混乱。
就在三天前,他还沉浸在即将平定燕王叛乱的喜悦中。
四年前,他的四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在北平起兵造反。
这场叔侄之间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
四年来,朱允炆励精图治,任用贤臣,终于逐渐扭转了战局。
就在他以为胜利在望的时候,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他最信任的将军,自己的妹夫李景隆,竟然在淮南被朱棣杀得大败,五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难道,这就是天命吗?”
朱允炆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就在这时,他的脑海中突然响起一个声音:
“天命,是可以改变的!”
紧接着,一股庞大的记忆洪流涌入他的脑海,让他头痛欲裂,几乎要昏厥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疼痛渐渐消退,朱允炆也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他,竟然穿越了!
他原本是21世纪的一名历史系高材生,因为一场意外,穿越到了这位命运多舛的建文帝身上。
“原来,历史上的建文帝,竟然是我自己!”
朱允炆心中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
“既然老天给了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就绝不会再重蹈覆辙!”
他眼中闪过一抹坚毅的光芒,一股帝王之气油然而生。
“齐泰,现在情况如何?”朱允炆沉声问道。
“回禀陛下,北军兵力约有二十万,而我军在金陵城中,只有不到五万守军,而且……”
齐泰说到这里,语气有些迟疑。
“而且什么?但说无妨!”
朱允炆眉头一皱。
“而且,城中人心惶惶,不少官员和将领都已暗中投靠了燕王,甚至……”
“甚至什么?!”
朱允炆心中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甚至,有人已经打开了金川门,迎接燕军入城了!”
齐泰的话音刚落,大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紧接着,一名浑身是血的士兵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
“陛下,不好了!燕军已经攻破金川门,杀进城来了!”
“什么?!”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文武百官乱作一团,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
“陛下,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齐泰和黄子澄等几位忠臣,护着朱允炆,想要从后门突围。
“朕是天子,岂能临阵脱逃?!”朱允炆一把推开众人,目光坚定地说道,“朕要与金陵共存亡!”
“陛下!”
众人还想再劝,却被朱允炆挥手打断。
“传朕旨意,所有将士,随朕杀敌!”
朱允炆拔出腰间的佩剑,指向殿外,高声喝道:
“今日,朕便要让逆贼知道,大明江山,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夺走的!”
他的声音,在这一刻,充满了无上的威严和决心,仿佛一道金色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大殿。
……
金陵城外,燕军大营。
朱棣身穿黑色盔甲,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望着远处巍峨的南京城墙,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四哥,我们真的要打进去吗?”
就在这时,一旁的宁王朱权突然开口问道。
与野心勃勃的朱棣不同,朱权性格温和,不愿看到兄弟阋墙的局面。
“十七弟,事到如今,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朱棣转头看向朱权,语气低沉地说道,“成王败寇,如果我们失败了,等待我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了!”朱棣打断了朱权的话,“传令下去,攻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