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武昌城头一道枪声,敲响了华夏最后一个封建集权王朝的丧钟。
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逊位。
袁大头自恃武力,巧取豪夺,窃取胜利果实,坐上大总统宝座。
就在国人以为个人独裁结束,迎来了珉主与共和之际。
却万万没想到,民国六年,袁大头竟然在以杨度为首的六君子鼓吹下。
竟然意图复辟,开历史倒车。
为了万世一系,满足个人权欲,不惜重建帝制,再登皇位。
然而,历史潮流浩浩荡荡。
他这一反人民、反革命的行动,受到了全国上下一直反对。
即便是北洋军内部,都反对如潮,非议滔天。
本有机会做华夏之华盛顿的袁大头,便在四万万同胞的唾骂声中、一命呜呼,早登极乐。
随后,北洋分裂直皖奉三大派系。
其中,直系以冯国彰、曹锟为首,掌控地方权势,辐射长江流域。
皖系以段旗瑞为首,其以袁大头继承人自居,坐镇帝都,执掌中央,号令群雄。
至于奉系,则是以东北王张作霖为主,控制着东北三省庞大的黑土地。
虽身居关外,却时刻对关内虎视眈眈、蠢蠢欲动。
1920年,直系与皖系因为权势利益而彻底翻脸,爆发了直皖大战。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一场酝酿了整整三年的直皖大战,却戏剧性的三天就结束了战斗。
直系以三万精锐武装,大破拥兵二十万的皖系大军。
并将对方主帅、皖系核心骨干曲同丰、段芝贵生擒俘虏。
此战之后,作为直军主帅的吴佩浮,率领麾下猛将入京。
以战功跻身直系领袖之一,与曹锟并列为曹吴。
一向野心勃勃的张作霖,眼瞅着战前绝对劣势的直军,竟然以少胜多,击溃了皖军。
便立刻宣布,奉军通电入关,武力支持直军。
由此,二十万奉军趁机开进山海关到天津一带。
张作霖为表诚意,更是让自己儿子娶了曹锟的女儿,由此结成亲家。
直奉双方共同把持中央权柄,号令四方群雄,进入了蜜月期。
然而,好景不长。
仅仅两年后,也就是民国11年(1920年)。
直奉双方闹翻,兵戎相见。
吴佩浮再一次挑起重担,出任直军主帅,兵分三路与奉军在帝都到天津一带爆发激战。
此战,吴佩浮亲临战场,身先士卒,在西路对阵以张景惠为首的奉军十二万精锐时。
亲率五千精锐侧面迂回,绕到敌后,配合正面主力部队展开前后夹击。
奉军由此参战,主帅张景惠步皖系段芝贵后路,向吴佩浮缴械投降。
西路军大败,东路军即刻猛攻。
仓皇之下,张作霖迅速下令,撤出天津,撤往山海关。
若不是东路军郭淞龄指挥的三八两旅精锐给力,拦住了直军先锋攻势,得以有序撤出关外的话。
以当时直军声势,势必会挟大胜之威,衔尾追击,打出山海关,把张小个子的家都给掀了。
此战之后,吴佩浮声望如日中天、权势炙手可热。
不但被称之为常胜将军,国内外公认的北洋战神。
更是第一个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并写有:最有希望统一华夏的军阀。
在直系内部,吴佩孚战功与威望都碾压曹锟。
原本并列的直系曹吴,已然有了吴曹的趋势。
各省督军、师长们,纷纷敬称玉帅,以视恭敬臣服。
这让曹锟及其一众心腹们暗恨于心,伺机发起反击,重夺直系领袖宝座。
终于,在当年10月上旬。
在曹锟的暗中授意下,国会众议院议长吴景廉以财政总长罗文干涉嫌贪腐,发起倒阁运动。
随后,被游说的十八省督军们齐齐响应,通电宣布,支持倒阁,罢免现任内阁縂理王宠惠。
作为内阁后台大老板的吴佩浮,在此权势倾轧之下,全面落败。
不得不宣布,一切完全服从老帅主张。
随即,连夜搬出苝京城。
10月15日晚,十点左右。
东城区什锦花园胡同十九号,大帅府内。
“快,快,这个要搬,那个也要搬。”
“小心一点,被磕了碰了!”
··········
十几名仆人与几十名帅府卫队士兵们,正紧张仓皇的搬着家具与生活用品。
往帅府门口停留的三架马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