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1章 穿越太子,朝会惊世 (1/2)

洪武二十五年,应天府东宫。

“殿下,该上朝了。”太监尖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朱标猛地睁开眼,挣扎着从雕龙刻凤的床榻上坐起来。

朱标头痛欲裂,梦中光怪陆离的景象还未散去。

他努力定了定神,才想起自己已经不是那个在图书馆熬夜准备论文的历史系学生,而是穿越到了大明王朝,成了那个短命的太子朱标。

朱元璋坐在金銮殿上,威严的目光扫视着殿下群臣,如同雄狮巡视着自己的领地。

他锐利的眼神最后落在朱标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朱标感受到这道目光,心头一凛。

他知道这位被称为洪武大帝的父亲,可不像史书中描述的那样,仅仅是一位勤政爱民的明君,他更是一位杀伐果断,甚至有些冷酷无情的帝王。

“太子有何事要奏?”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朱标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紧张,上前一步,朗声道:

“父皇,儿臣以为,如今国泰民安,应当休养生息,减轻百姓赋税徭役,并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如此方能长治久安。”

此言一出,大殿中顿时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李文忠第一个站出来,他一向以固执守旧著称,当即反驳道:

“太子殿下此言差矣!如今国家初定,正是需要积蓄力量之时,怎可轻言减免赋税?况且,兴修水利,劳民伤财……”

李善长在一旁老谋深算地捋着胡须,不时点头附和李文忠,部分奸佞小臣也开始跟着起哄。

一时间,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如同海浪般朝朱标涌来。

然而,朱标却并未因此而慌乱,他目光坚定地环视着众人,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缓缓开口道:“李大人所言差矣……”

朱标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他神色自若,丝毫没有被反对的声音吓倒。

他环视一周,目光炯炯,继续说道:“自古以来,水利便为农业之本,兴修水利,虽耗费巨大,但从长远来看,利国利民!

“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水患,还能灌溉农田,提高粮食产量,使百姓安居乐业!”

“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难道李大人认为,发展农业,保障民生,不是当务之急吗?”

李文忠还想反驳,却被朱标抬手打断,“至于减免赋税,更是为了激发百姓的生产积极性,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强盛。”

“试问,百姓都被压得喘不过气,又怎会全心全意为国家效力?”

朱标这番话掷地有声,殿内不少大臣都露出了沉思之色。

李善长见风向有变,便不再言语,只是用深不可测的目光打量着朱标,仿佛要将他看穿。

那些原本随声附和的奸佞小臣,此刻也一个个噤若寒蝉,生怕引火烧身。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原本以为,这个自幼体弱多病的太子,性格懦弱,只会吟诗作赋,没想到今日却如此伶牙俐齿,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

他心中惊讶,但脸上却不动声色,只是目光变得更加深沉,眉头微微皱起,其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丝……警惕。

“太子所言,似乎有些道理。”朱元璋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但此事关系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下众人,最终落在朱标身上,“太子初次议政,能有如此见解,实属难得!但治国之道,并非纸上谈兵,需得多多历练才行。”

朱标听出父皇话语中暗藏的拒绝之意,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明白,想要改变这位雄才伟略的帝王的想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他躬身行礼,恭敬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然而,就在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朱棣,嘴角却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心中暗喜……

朱棣站在皇子队伍的最前面,微微垂着头,掩盖住眼底的得意。

他这个太子哥哥,空有一身才华,却不懂得收敛锋芒,如今在朝堂之上碰壁,想必心中正郁闷吧?

他心中暗自盘算,父皇雄才伟略,岂是那么容易被说服的?今日之事,只会让父皇更加忌惮太子,而他这个一向低调隐忍的四皇子,机会便来了……

慈宁宫中,马皇后将朝堂上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

她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担忧。

标儿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过心软,不懂得权衡利弊。

皇上如今正值壮年,雄心勃勃,又怎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治国方针?

她虽然心疼儿子,却也明白后宫不得干政的道理,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标儿能够早日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