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1.写不良小说的因果报应。(本文故事皆为虚构。) (1/2)

(本文故事皆为虚构。)

(本文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

浊世之中,真有因果报应吗?暗自困惑的诸葛仁怅惘地走着。回想往事写作经历,后来遇到一位信佛的居士讲的因果,诸葛仁深感震撼。

原来写不良小说真的会遭报应。佛法因果讲的如《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三代哑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贫困短寿。了解因果之后,诸葛仁才知道过去自己为何坎坷了。

如果写小说就要招惹短寿报应,可是我对写小说有兴趣怎么办?诸葛仁思索一会,决定不写违背仁义圣贤的小说。

圣贤仁义是人立世修道之途,自己写违背圣贤仁义的小说断人慧根,自己一定要遭受报应。

想到这里的诸葛仁开始悔恨自己过去写邪淫暴力小说的经历。

云天卷舒,鹤栖沼泽。诸葛仁随口道:“作者没有学习圣贤之道,且没有说明自己写的小说为虚构小说,那写小说也只是妄语罢了。”(写小说因果报应文素材和灵感来源于信佛居士讲因果故事文。)

之后,诸葛仁立志写小说要以积仁修圣为主。

今日有白胡子老人客至仁渊斋,问生财源泉。天下人熙熙攘攘皆为利,唯有贤者见利为祸根。诸葛仁对客道:“求财适量,知足常乐。自古以来,有太多巨富遭不测之灾的教训。”

客点头笑问:“足下知法术招财否?”

诸葛仁面色严谨,语气郑重道:“妄想不劳而获,这是失去了道,道德经有言,不道早已。所谓法术招财招的是债,未来要还的,这是天道规律。为什么不多积善求财呢?”

“难道,积善而不努力不是不劳而获吗?”客问。

诸葛仁回应:“所以,积善之时还要努力耕耘,才有收获。”

客反问:“那么,我法术招财不是努力耕耘吗?”

“天道酬勤。你怎么求财,你心里自己清楚。”诸葛仁说。

客随即困惑道:“何为天道?”

诸葛仁被问住了,那天道深远啊,好像天一样,自己哪怕踮着脚尖,也哪里够得着天呢?

诸葛仁用谦恭的语气说:“我也在追寻天道,未曾真正了解天道。仁渊斋就是我希望自己赶紧积德行善,让仁善如同江河一样深厚清凉,修善以得天道。”

客笑道“还是先求财吧。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这事须躬行。不如斋主随我亲身实践生财之道?”

于是,诸葛仁随客去往客人家中。在这里,诸葛仁见到了很多富人。

诸葛仁对客问:“既然你这么富有,为何找我问财?”

“恐汝空口白牙说财,误了众生。”客解释道。

要想致富,知识最为重要。所以这一段时间,客便带着诸葛仁阅览海量书籍。

客向诸葛仁招了招手,说道:“真正做生意的人,很少用到本金。现在,你就用你的知识创造商品。”

诸葛仁回去思索几天后,决定要向人们销售药品。他把这个计划告诉给了客。

“前期投资成本高,药理知识专业难懂,这份财你驾驭得住吗?”客问。

于是,诸葛仁继续想了一段时间。终于,他明白只要把事情做好,财自然到来。

所以,他向客问:“销售书籍如何?把人们想法聚集起来,制作成书籍分享给人们。”

“这生意简易,只要认真去做,自然有钱。”客满意地笑了笑。

于是,诸葛仁挨家挨户收集每个人的有趣想法,认真检查每个想法的过错,然后把这些检查过的想法制作成了书籍向众人售卖。这些书籍最后还劝众生要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三个月之后,诸葛仁赚到了第一桶金。诸葛仁去拜访客,叹道:“欲渡众生,众生渡我。”

客捋胡子说:“仁智结合,财来矣。善招善财,邪招邪财。今世俗人为速求利取邪财,招来祸患,不是自取灭亡吗?”

诸葛仁拱手问:“何为善财,何为邪财?请老先生指教。”

客说:“损人利己为邪财,邪财招祸,如风流女子诱惑男子,聚众赌博等事。利人利己为善财,善财招福,如卖水果,种粮食。自己能赚六分利润,多让几分利润给别人也不碍事。”

客仿佛在回忆往事,又道:“只要坚定积善且学知识,时时学圣贤之道,财至矣。”

诸葛仁略有所思,几天后把销售书籍所得利润分一部分给提供有趣想法的人们。

一天,诸葛仁在仁渊斋看《安士全书》一书,困时就躺在地上睡觉,忽然一位蓝袍男子进门问:“你想了解水方国吗?”

蓝袍男子拂袖一挥,诸葛仁进入水中世界。这水中世界鱼虾游弋,水中草动。

蓝袍男子说:“这里是松湖,离你仁渊斋不远。我是千年修炼的蛟,仰慕您高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