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檐月下穿梭燕
贾长茁,男,1931年(辛未羊年)阴历冬月二十(丁巳日)出生,松滋胡家铺人。五行土。星宿危执,属月,为燕,危月燕。
他人生中一段段独有的经历,为好多人知晓,被知情人传开,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难以抹杀的记忆……。君身轻时梦难回,他的人生往事让人同情、泪目!
小学六年级时,贾长茁是班上局长。初中、高中他都是考取后就读的。1955年3月,贾长茁学习成绩最好,考入荆州地区粮食局干部训练班。当年6月,他经组织分配至江陵县粮食局。后由县局分至滩桥粮管所。当时,贾抱着为振兴粮食事业干一辈子的愿望踏上工作岗位。
1955年7月,贾长茁奉命参加粮食“三定”工作之后,便被分配至耀兴任乡管乡员。1958年调回粮所,分别在滩桥、观音寺(滩桥镇北偏西)等粮站担任过收购员、会计员、售货员、保管员等职,直至1961年。在1961年春的财贸整建中,贾长茁因在资市镇(滩桥镇东偏北)粮站任收款员差款90元,受到批评教育;被责令赔清全部款项,当即在他的储金会账户中强行扣款40元,下余50元待赔。
1958年,贾长茁在滩桥粮站任收购员。在一次“便民”活动的偶然事故中,被秤砣砸伤了头。虽经多方治愈,但神经受到了严重损伤。他老实本分,并未因此忽视工作并找领导麻烦。
1959年贾长茁在观音寺粮站供应门市部工作,当时实行“单人作业法”——又卖米,又售油,收款付货,一人多用。
最使贾长茁心灵受到刺激的是:1956年在耀兴乡担任粮管员,因发放粮票事,有一社员名刘丰海,丢失粮票30斤,要求他补发……
粮食系统很大。在沙镇,粮管所在建设街与城河路之间。在松滋县,青峰山白云路151号有湖北松滋国家粮食储备库。
1971HUB省通用粮票有半市斤、壹市斤、拾市斤、五市斤四个票面的。1980年湖北国营菱角湖农场代粮券有伍市两、壹市斤、五市斤、壹拾市斤、伍拾市斤五个票面的。1984年湖北宜昌购粮券有壹市斤、拾市斤两个票面的。1990年武汉粮票有贰公斤、伍公斤、拾公斤、贰拾伍公斤四个票面的。1991年湖北汉川县救灾粮供应券中有大米叁拾市斤。
当时,地方上不知贾长茁犯了多大的错误回家,以为他回家养老,以外人相待。他回来蛮吃苦……。妻子好看不好吃,一没得钱,就离婚。跟姑娘家一离婚他就疯了……。他的前途,就这样白白地被葬送了。在家乡,老贾留着光头,蓬门筚户,米珠薪桂坚守穷庐……。不听话,大人也蛮怄气;不听话就是违法乱纪。乡里乡亲间彼此彼此。近旁亦有打交道投缘的,聚在一块有说不完的话!见到海子回家,兰儿大爹总会道一声“海子回来了”!因为命如纸薄,常茁不得不到处串门打快板,挣钱糊口,口诵七言诗,有《增广贤文》、《诸子格言》、《七言杂字》等。在沙市、新江口客运站买的,民间的本子多得很。……就是声音小了,有表扬的,有嘲讽的,忠肠苦命人的遭际一言难尽……。
父亲和哥哥的潦倒无能让身为女儿和妹妹的李母在单位里颜面扫地,与人搭话也总是吁疼叫苦……。好在李母的同事中也不乏纯良朴实之人,他(她)们家也有在穷乡僻壤的,他(她)们的家人也不乏干苦活者,谁又能逃脱人世间的不幸与悲哀?对遭邪人的同情自古就是人世间的共鸣!
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担,压得贾长茁几乎喘不过气来,加上头部因公负伤导致的后遗症,重体力劳动成了问题,经济上一度成为有名的超支大户。老贾在困境中强撑时日。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生活越过越差,逐渐难以维持,父亲贾柱德和精神失常的姐姐贾长兰相继饿死,遭遇苦不堪言。瘦弱、勤勉的高个子生母李远秀跟着在分店上班的妹妹启凤生活才得以幸免。老李是矮个儿,虽是老把手,却只小学文化,工资有限。老李在大同西南基层供销社门市部拖家带口,挑着担子,背负希望,在厚土高天下度过了平凡而难忘的苦乐年华……。基层供销社的营业员来自五湖四海,能在一起工作也不容易了。合作社毕竟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集体生活好歹是个大熔炉。
在老贾淹留老家的那段岁月里,得亏四队队长杜齐林等的照顾他才衣食无忧。老贾感慨这队里的晚辈们,有的是看着他(她)们长大,转眼就到了结婚的年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藤子是越攀越近了;自己却姻缘如水逝……。李母曾叮嘱红而,以后在街上碰着了杜队长等要分外尊重。
一次,一本地伢子在其家门口向屋内猛掷砖块后迅疾逃离。以前在连丰道场对岸屋住时,还没有有过如此危急情况。还有一次,据传老贾从采沙河路上回家时险遭人抢……。
1987年3月28日,高中肄业文化程度、时已56岁的贾长茁写了一封申诉。贾时时对村里人提起他同学中的那些成功的,现在在哪里,并引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