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和朱勇生了个龙凤胎,这让生在农村的她家都很欣喜。因为生了孩子后,陈芳和她丈夫朱勇就打算去城里打工了,由家里的两位老人带孩子。两个小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结果这龙凤胎的兄妹俩却越长越不一样。不是长得不一样,而是性格上越来越不一样。老大是哥哥,起名朱福,老二是妹妹,起名朱宝。爷爷奶奶一样带的娃,朱福越长越抠门,一个硬币都要放到盒子里存起来,而朱宝却越长越嘚瑟,从小就要头戴珠花,脚穿皮鞋,衣服一天至少要换。朱福平时是有颗糖都舍不得吃,一定要攒起来等父母回来一起吃。而朱宝则会去村口的市集上每天买几颗糖吃。喝的饮料瓶,朱宝会顺手扔进垃圾桶里,朱福会找个大袋子把喝过的瓶子,用过的纸壳子也都攒起来,交给奶奶拿去换钱。奶奶则每回都会奖励他一元钱。朱福就会把这些钱也存起来放在储钱罐里。所以每次过完年后,朱宝就会从头到脚一身新,嘚瑟的不行。而朱福则除了父母给他买的新鞋,新衣服外,几乎不买什么东西。因此大家都叫哥哥朱福“小抠门”,而叫朱宝“小嘚瑟”。
由于陈芳和朱勇去城里打工,会定期给爷爷奶奶转过来三千元一个月的生活费。爷爷奶奶就会给两个小娃娃买奶粉和牛奶,营养米糊等。结果小抠门朱福一岁多会说话后,一次听完爷爷奶奶算帐,就不喝奶粉和米糊了,爷爷奶奶就只好喂他吃稀饭,米饭和馒头等。小嘚瑟朱宝不同,她每天喝牛奶时要吃鸡蛋,喝奶粉时要兑营养米糊。父母给爷爷奶奶定得他俩的伙食标准一点也不能少。吃完饭还要吃水果。小抠门朱福只在中午吃完饭后吃水果,小嘚瑟朱宝是一天三顿都要吃水果。除此之外他还把自己攒的糖果卖给村里想吃的其他小朋友们。一颗一元钱,全是村里还没有的,由父母从大城市里带回来的糖果。还有点心,饮料等,都按一元钱一个卖给小朋友们。因为这些东西这样拿去卖比实际价格要便宜很多,因此小朋友们愿意用零花钱向他买这些东西。还有水果,卤肉,袋装零食等,因为没吃过,价格也不贵,小朋友们都很乐意从他这买。还有就是各种玩具了。成套的玩具他玩了两三个月之后,就会论个卖给不同的小朋友们。因为玩具很贵,他会按十元一个卖给小朋友们,比如像奥特曼模型。只要比实际价便宜很多,就会有小朋友买。而他的新衣服,新鞋子,新书包用了一年后,他也会按十元一件价格卖给村里需要的小朋友们。还有父母给他们买的成套的小人书及各种漫画杂志,他也会按一元到十元不等的价格卖给村里的小朋友。
这样到兄妹俩长到六七岁要上一年级时,小抠门朱福已经会自己算账了。他从一岁多开始攒的压岁钱,从父母爷爷奶奶及去亲戚朋友家拜年收的压岁钱每年至少有一千元,越大收到的越多。父母和爷爷奶奶都给他存着,稍大点都由他自己保管了。而帮爷爷奶奶卖水瓶钱,纸壳子钱奶奶每次给他的钱每月大约有十元,一年大约有一百多元,年龄越大,他收集的越多,奶奶到回收点卖完之后给他的也越多,一年两三百元也有。而卖给村里小朋友各种东西的钱也一年比一年多,从一开始的一百多元,两三百元到后面的一两千元,两三千元(主要是玩具,水果和小人书等)。到他上一年级时他把所有的存罐里的钱一个一个清点一遍,居然有两万多元。他拿出他的小账本(是父母和爷爷奶奶从小开始教他记的),他一笔一笔地加起来,居然分毫不差。他和爷爷奶奶去银行用他的名字存了一张一万元的十年的定期,一张一万多元的活期,以方便随时能取用。不过他一般从不从里往外花钱。能这样的主要原因是他的龙凤胎妹妹朱宝在与他一起出门时总是会买双份的东西与他一起来分享。比如夏天的雪糕,饮料,水果等。
而朱宝则与朱福不同,她喜欢花钱买东西,不论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她都喜欢,看到了就买下来。这样到她上一年级时,她的存钱罐里也没攒下多少钱来。虽然她很羡慕朱福能存钱,但她却忍不住就想把手上的钱花出去。只要看到了别的女孩有的好东西,头饰,衣服,鞋子,袜子,书包等等,她都想也有。每次女孩子们围着她叽叽喳喳地说话时她就特别嘚瑟。朱福这时总是会说她很虚荣,而她总是会说朱福不是女孩子,自然不懂小女孩的骄傲。朱福听了总是眨巴眨巴眼,然后挠挠头。
俩兄妹上学后父母除了每月转给爷爷奶奶三千元的伙食费之外,还给兄妹俩一人办了一张银行卡,让他们学会了用手机支付。银行卡里每月父母会各存入五百元的零花钱和文具费用。而爷爷奶奶每天也会给他们每人五到十元的零花钱用。朱宝的零花钱每个月都会花光,不过还好并不会花超。因为朱福会帮他记本账,收到多少,花了多少,并随时地提醒她。他明确告诉朱宝,别想着花光了自己的又想花他的,他的钱将来是有用处的(这是爷爷奶奶和父母常跟他说的,男孩子要多攒些钱将来总能用的上的)。因此朱宝买东西时都很认真地不会花超。
兄妹俩知道他俩长大了,家里花钱的地方更多了,于是朱福从一万多元的活期里取了一万元钱让爷爷奶奶买了两个小牛犊,一头奶牛,一头公牛,这样家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