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扬州城。
延庚七年,秋。
街上人声鼎沸。
“今日放榜,估计又有人要飞黄腾达咯!”
“听说望江楼今日备了千金,等着打赏道贺之人呢!”
“哈哈哈,李公子号称江南第一才子,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千金难求一字,这次可让望江楼抱上了一条大腿。”
“是极是极!我观李公子有状元之姿!”
“李公子来了!”
“快给李公子让路!”
……
随着榜单张贴,早已回乡的举子们从各地赶来,足足数千人围聚在榜单前。
有意气风发的少年放声大笑,亦有花甲老者仰头痛哭。
李长安面色木然,眼底却仿佛有一团火焰熊熊燃烧。
两百一十七个名字。
没有他的。
哈哈哈,笑话!
他一个穿越者,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阅历见识,都要远超这个时代的人。
八岁取乡试案首,十一岁得县试头名,十五岁以解元之资震惊江南。
知府以极高的待遇聘他为佐官,如此三年,府衙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知府连续三年考评上上得京城天官赏识,欲提拔他入京为官。
知府临行前,希望带他一同上任。
人嘛,知足常乐。
他本来是想答应的。
但是偶然间听到知府公子一句话:“李长安?小青天?笑话!不过只是我王家的一条狗而已,本少让他往东,他就不敢往西!”
他虽然没有太大的野心,觉得有个舞台能一展拳脚便足以,何必进京与那些达官显贵勾心斗角?
但他是个穿越者。
无数先辈用生命无私奉献,给了他一根又直又硬的脊椎。
为了五斗米弯腰,可以。
任人践踏,不行!
当时的他憋了一口气,拒绝了知府的邀请,参与当年的岁试获取浮票,随后进京赶考。
赶考途中遭遇山匪流寇、食人野兽无数,数次死里逃生,多年积蓄散尽,好不容易才抵达了京师。
甚至落魄到混迹于青楼画舫给风尘女子填词谱曲谋生,如今名噪京师,不知多少花魁为了他一首词愿意散尽积蓄、自荐枕席,还搏出一个‘白衣卿相’的花名。
明法、明字、明算,诗词,策论,经义六科。
哪怕这一次省试参与者都是各州府的佼佼者,他也有自信,哪怕考不上状元也能进前三甲。
好,就算他自信过头,考不上前三甲。
论算数,诗词,策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他,也绝不是这些书袋子能比拟的。
两百一十七个进士,却没有他的名字。
这里面会没有猫腻?
艹!
击鼓!
鸣冤!
在这个陌生的异界,大乾太祖算是为数不多能给他带来熟悉感的人。
因为这位太像洪武大帝了。
没有显赫家世,当过乞丐,当过和尚,参加起义军,以南伐北一统天下。
大乾太祖在位期间勤政爱民,苛待官吏,予百姓告官之权,京师亦有登闻鼓。
一旦有人敲响,不说帝王亲临,最次也是内阁大学士出来接待。
李长安没想到的是,自己刚刚抵达登闻鼓附近,一伙壮汉就冲过来,七手八脚的将他按在了地上。
片刻后,一个身穿月白锦袍,面色苍白,脚步有些虚浮的青年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脸上挂着戏谑的笑容,轻摇着手中的折扇。
“李长安,三年不见,你过得可好啊?”
李长安抬头,双目之中布满血丝。
王贺,当年那位知府之子!
“不说话?”
“我还以为你在烟花柳巷混迹了三年,怎么也该学会几分油嘴滑舌的本事。”
“难不成是看到本少太开心了,一时激动而失语了不成?”
王贺摇着折扇,嬉皮笑脸地凑到了李长安身边,压低了声音说道:“你的命真硬啊,本少找了起码七波人截杀你,你居然还能活着抵达京城。”
“我艹拟……”
“啪!”
李长安话音未落,王贺的折扇就已经抽到了他脸上,堵住了他的嘴。
“在扬州,本少还要给你老师几分薄面,不敢拿你如何。”
“你可知你在我爹麾下三年,断了本少多少财路?”
“当然,本少还是承认你有些本事的,不但能助我爹平步青云,还能拿下本次贡试第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