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蛰伏着暗的低语。
整片天空都被暗主宰,从更大的角度而言,星月都不过萤火尘埃般渺小。宇宙被黑暗包裹,它凌驾于其他诸多元素之上,一切都在它的领域里载沉载浮。
它如若不想,或许,便可以没有光亮......
说起宇宙,那么究竟何为宇宙?
从神话角度而言,它有着“三十六重天界”,传说中的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鬼神就居住其中,当然,只是传说罢了,一切无从考证。
回到文明之光开始绽放的时期,古人云:天地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不得不说,无论是从物理角度还是宏观世界来说,古人的描述还是很贴切的。
来到现代,科学家们依旧没停下对浩瀚无垠而又神秘无边的宇宙的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科技文明蓬勃兴起,发现的东西越来越多,但随之而来的困惑也越来越多。
别的不说,单单一个起源问题就把人折腾的够呛。
从最初的达尔文进化论说是猿类进化而来,到后面华夏生物学家研究得出可能是鱼类,他们各有各的理论支撑,还有就是各个地方宗教信奉的传说,人类是来自外星球等等,众说纷纭。
很多问题,无法认同,又无法证明。
我们究竟从何而来?来到这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又将归往何处去?
路的尽头是哪里?
茫茫宇宙,无边无际。
它或许有边界,但就我们现在的能力而言,还远没法去触碰。
因为它实在是太大了,大的难以想象,更何况它还处于一个不断膨胀的状态。
就太阳系而言,假设太阳是块石头,那么地球就是沙砾,而人就是细菌微生物。
无比渺小,微乎其微。
然而宇宙中充斥着千万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又包含着千万亿颗诸如太阳地球这样大大小小的星体。
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人总能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浩瀚无垠的斑斓中,我们所生存的一点蔚蓝显得毫不起眼,而它却孕育出了生命之光。
《三体》里说过一句话,让人很有感触,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而是给岁月以文明。
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状态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又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生物。慢慢地,它们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又衍生出千姿百态的生物界别。
46亿年,这是目前人类文明所推测出的物种演化时间轴。
可在这么悠远的时间长河里,生命在这颗星球上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变化,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现在已知的,都是科学研究得来的,未知的,也是科学带来的推论或假设。
科学的理念就是怀疑一切,然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那么科学是怎么来的呢?
就是自诩高等智慧生命的我们,人,这个物种带来的。
其实,什么知识也好理论也罢,什么万有引力,相对论,日升日落,四季变换等等等等一切我们已知的东西,其实它们一直存在,即使还没有人这个物种诞生的时候,它们也一直存在这个世界上。
人就像是游戏里的角色,系统会指引你去探索去发现它们的存在,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人类文明史中的那些璀璨明星们就是发现了这样的那样的存在,从而声名鹊起,也带动了文明的发展。
它们还有很多很多,它们一直存在,只是人类进步的进程决定它们被发现的早晚。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最早的至今200万年左右。也就是从古猿出现开始,一步一步进化。
就像我们上生物课上学的那样,猿人、能人、智人......一路摸爬滚打到今天。
然而奇怪的是,人类真正文明的产生却是突然性的。只用了短短几百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质的跃迁。和其本身的诞生时长相比较,这突然间的进化速度堪称恐怖,就像有些人所表明的观点——文明大爆炸。
以某种状态持续了几十甚至上百万年,突然间就脱胎换骨了,说实话,这真的有点匪夷所思。
均衡,这应该是最初的生命共存环境中的最佳状态。
那时的生命就只有天性和本能,进食和生存。可以说是茹毛饮血、行尸走肉。
还是生物学上所说的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整个生态系统都处于一个均衡的状态中,有产生就会有消失,这种大方向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今日都未曾改变。
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操控着这个环境里的规则,如果它是个程序员,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安照它写的既定程序不断运行着。
但这样的状态还是被它打破了,我们就把那无形的触手定义为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