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大人真虚伪 (1/1)

扬州九月,徐宅之内

徐知远正伏案誊写《孟子》,庭院深处,桂花的馥郁之气悠悠飘来,于鼻尖时隐时现。

他来到这异世已历八载春秋,有时恍惚间,前世二十余年的光景仿佛只是一场虚幻的梦。

此间国度号曰晋,然徐知远研读书籍后,方知尚有唐宋元明等前朝,虽与他所知历史略有出入,却大抵相仿。

只是,他从未听闻唐宋元明之后竟有一大晋。

徐知远为此曾苦恼多时,但最终仍是顺其自然,吃喝不愁,随遇而安。

此生他依旧名曰徐知远,生于扬州徐家,父母健在,无兄弟姐妹,成了家中独子。

虽不明这大晋所属何代,但徐家确是扬州望族,祖上亦曾受封列侯,不过仅传三代,至徐知远之祖父徐俊而止。

徐俊育有二子,长子徐明硕为徐知远之大伯,少时便有神童之誉,不倚仗祖荫,十七岁便高中状元,现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位居从一品,深得圣上青睐。

徐知远之父徐明隐,学业不及兄长,二十余岁仍未考取秀才,相较十七岁便登科的大哥,徐明隐一怒之下弃文从商,转而专心打理家业。

然他颇具商才,如今徐家之基业,较之徐俊在世时更为庞大,此乃徐明隐之功也。

徐家子孙稀薄,徐明硕仅有一女,徐明隐直至三十岁方得徐知远这一子,故而全家对徐知远这独子皆宠爱有加,自幼便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即便徐知远毫无建树,徐家之财富也足以让他锦衣玉食,逍遥一生。

虽置身于全然陌生的时代,但徐知远自觉运气尚佳,既非贫寒之家,亦非务农之辈,更未沦为乞丐,实乃幸事一桩。

他对自己如何至此茫然无知,只觉闭眼睁眼间,便从刚毕业的大学生变成了扬州徐宅的少爷,令他懊悔不已,早知有穿越之日,当初怎不选个实用专业?

学文科者穿越,能通晓古今;学理科者穿越,可造玻璃火炮;而他,学的却是计算机,在这连电都未见过的年代,想给自己添些助力也无处施展。

初来乍到,他曾幻想自己即便不能飞天入地,至少也能拥有过目不忘之能吧?

可惜年至三岁,也未发现自己有何异样。

直至徐明隐命他开始习字,徐知远方才发现,他人是过目不忘,他则是过笔不忘,凡是他书写过一遍之物,皆能铭记于心。

也罢,虽不及过目不忘那般轻松,但一篇长篇大论,他抄写一遍后便能熟记,徐知远觉得已该知足。

知足者常乐!

得益于这项本领,徐知远这些年不仅四书五经烂熟于心,书法也颇有造诣。

他心中暗自得意,若将这手字带回后世,说不定还能斩获些许奖项呢。

正思量间,门外传来大丫鬟白芷的声音:“少爷,夫人那边派人来问课业可曾完成?若已毕,便请少爷过去,晚餐即将备好。”

徐知远房中有两大丫鬟,一名白芷,一名黄连,白芷年长些,今年已十四,黄连则年仅十二。

轻应一声后,徐知远将今日需誊写的最后几字落笔,这才缓缓搁下毛笔。

徐知远的母亲吴氏,生他时已二十八岁,在这个时代已属高龄产妇,但在徐知远眼中,母亲依旧年轻,因此初时唤她母亲,心中总有些许不自在,不过这些年也已习惯。

吴氏是位典型的慈爱母亲,即便徐知远就住在她院中厢房,随时可见,但她每日仍会细致询问徐知远的学业与饮食情况。

父亲徐明隐通常不与家人共进晚餐,因此无需等候。

餐后,徐知远陪吴氏闲聊,却听吴氏道:“明日你不必去学堂了,巡盐御史林大人家的夫人刚遣人来请,明日需前往林家。”

徐知远问:“我与母亲同去?父亲不去吗?”

吴氏笑道:“林夫人相请,岂会请你父亲?”

徐知远嘿嘿一笑,道:“我未曾听说林大人家有男丁,他上月到任时,我随父亲去过一次,也未曾见到啊。”

吴氏摇头道:“确是没有,但此次是邀你去玩耍,上回林大人见了你颇为喜爱,你年纪尚小,不必拘泥礼数,这次便带你一同前往。”

徐知远应了一声,又问:“父亲似乎对这位林大人颇为看重。”

因大伯徐明硕任左都御史,加之徐家在扬州本就是名门望族,官员上任通常会上门拜访或下帖邀请,与徐家交好,对日后仕途大有裨益。但这位林大人上任后并未下帖,反而是徐明隐主动带徐知远前去拜访。

吴氏道:“你有所不知,这位林大人与我们家颇有渊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