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元前368年2月11日亥时五刻,夏国西陲岐州城内的镇西将军府,一个目露精光、长须及胸的中年男人站在高台上对台下的九百军士高喊到:“儿郎们,咱大夏的国土是咱家祖宗流血拼命打下来的,长安城里的国主老爷崽卖爷田不心疼,卖了陇右卖汉中,甚至连关东的陕州都卖出去了,那可都是咱们拼了老命打下来祖祖辈辈拿命守着的啊,这他娘的还像话吗?咱老范早就看不下去了,咱寻思着带着大家伙儿杀入长安,找那个狗屁国主讨个说法,把那些出卖咱的忘八膏子全他娘的砍了做臊子!你们说,要咋整啊?”
“干他娘的,跟丫拼了!”台下的军士对长安政权积怨已久,不少人或者他们的父祖都是不堪忍受当地豪绅的盘剥才流亡到关西的,现在要打回去反攻倒算,他们比谁都乐意。
“皇皇大夏,共赴国难;铲除国贼,重振国威!”台下身披重甲的军士高呼着口号跨上战马,在这个中年男人的带领下冲出将军府直奔岐州府武库、粮仓和官府衙门。
半个时辰后,镇西将军卫队及其兼领的近卫军控制了岐州城和附近二十余个城池堡寨,镇西将军范启宣布起兵靖难,并发布靖难檄文。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陈仓、陇县、凤县、扶风、武功、兴平、周至等地三军九师共六万人举兵响应,加上范启兼领的近卫军两师一万二千余人,七万西府军东讨长安。
夏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梁,西梁第四任皇帝梁恭帝六岁即位,根基不稳,禁军都统秦国公武郅联合枢密院发动兵变,梁恭帝逊位,改国号为秦。
秦国第五任皇帝怀宗在位时,楚军一度攻破武关兵至蓝田,怀宗在蓝田保卫战中战死,传位于年仅七岁的惠宗。太子太师章检素与顾命大臣内史、督师夏言及左都督朱勉不和,乘机以两人谋害先帝、意图谋反等罪名企图铲除之,并将二人在长安的家人尽数斩首。夏言和朱勉在击退楚军进攻后以清君侧为名杀入长安,诛章检十族,降惠宗为庆阳侯,迁天水安置。
夏言自立摄政,合中书门下及枢密院为中枢堂,以朱勉为中枢堂总理,将国土分为直属摄政镇守关中陇右等地的大夏军、镇守蜀地的蜀军、镇守河西地区的河西军、镇守西域的安西军和镇守河套及以西地区的北庭军。
夏言死后,蜀军总督杨文芳联合当地士绅豪族断绝蜀道,自立为帝;中枢堂推举丁本为新任摄政,升朱勉为太师、征西大将军,此时朱勉巡抚河西,闻讯大怒,挟河西、安西二军自立摄政,丁本数次征讨均无功而返;首任北庭军总督彭彪死后,北庭军杀新任总督刘瀚洲,拥立彭文彪之子彭熙,脱离中央,建立雍国,与朱勉建立的凉国结盟,共抗丁本。
前542年,周国联合楚、雍、凉、蜀四国四面围攻秦国,于前540年攻入关中,占领长安,但周国统帅王盛彬在长安城破后纵兵屠城,造成长安及周边军民五十余万人死亡,关中、汉中、陇右的秦国居民陆续起兵抵抗五国联军。
大夏军统帅黄安在长安城破后率残部万余仍在坚持抵抗,并与各地义军先后建立联系,在前538年5月的扶风会盟上建立了大夏国,会盟决议各方奉大夏军统帅为国主,各路义军编入大夏军在各地协同作战,接受大夏军帅府的统一号令。
历经17年,在9位国主战死后,前525年7月冯翊之战,夏军全歼联军主力14万人,击毙联军正副统帅以下文武官员两百余人。
9月,与联军议和,收回五国伐秦之战前原秦国全部国土,获赔款白银900万两、米30万石、麦90万石、战马96000匹、牛16000头、羊12万只。
但周国心存不甘,假借通商、办学、难民逃荒、犯官逃亡等名目渗透夏国,打入夏国官场,拉拢各地豪绅,逐渐掌控了政权,对大夏军军功勋贵和涉军文人不断排挤打压,驱逐到直面雍、凉的西北边地。
军事集团曾发动了以范启曾祖西安侯范锵兵变为代表的一系列反击,但都在周国军队的血腥镇压下失败。幸存者成立了秘密帮会兴国会和政治文学团体济民社两大组织,通过逃兵、移民、商贸等方式反向渗透长安及凉、周、蜀诸国。
前473年雍国4万骑兵南征,坐拥20万步骑的长安政权一败于绥德,二败于黄陵,三败于富平,两万残兵龟缩长安,好在6万军功勋贵子弟及其家丁率回援长安,迫使两国以黄陵-韩城为界罢兵言和,但秦国自此丧尽军威,12年的时间就丢掉了汉中、陇右等地。
为了自保,长安当局不得不与勋贵集团达成妥协:封定国公黄文鑫为镇西将军,辖区包括周至-彬县以西;成立以勋贵子弟及其家丁为骨干、由镇西将军统领的西府军,编制为三军九师共六万人,加上配属将军府的近卫军两师一万余人,共计七万余人;将军人选由将军府提名、国主任命,将军在辖区内可便宜行事,听调不听宣。
范锵兵变失败战死后,范家封爵被削,贬为平民,主脉在泾阳耕读;范锵之孙范洪为泾阳某村塾师,逢前396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