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棺中笑脸 (1/2)

序言

---我一直以为,我是个普通人。

小时候,我喜欢坐在村头老槐树下,听村里长辈讲那些玄乎的故事:哪家祖坟突然冒了青烟,哪家人的影子莫名其妙长出了一只“手”。他们说得煞有其事,我是听的津津有味!但是听完,随着我妈喊我回去吃饭,也就过去了。

当时,年少天真的我以为那些只是人们闲得无聊的消遣,却没想到,有一天,我会亲身经历那些让人脊背发凉的事情。

第一次真正接触“阴阳”的世界,是在我十岁那年。那天,天阴得很重,黑压压的云像要坠下来。我跟着父亲去邻村赶一亲戚家的丧事,途中经过一片荒凉的坟地。

父亲拉着我的手,语气前所未有地严肃:“别乱看,也别乱说话。”

可孩子的好奇心总是难以遏制,我还是偷瞄了一眼。

那一眼,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看见了一具棺材,摆在空地上,棺盖半掩,隐隐露出里面的尸体。尸体的脸上浮现诡异的微笑,像是在嘲笑我——一个自以为无所畏惧的孩子。

从那天起,我开始梦见奇怪的画面:坟地中的影子、半夜窗外的低语,以及……一张满是鲜血的脸。

那些梦把我折磨得濒临崩溃。

父亲无奈,带我去见了村里一个被称为“阴阳先生”的人。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玄门高手”,也是第一次听到“断命”这个词。

大师看着我的面相,说了句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孩子,你天生阴阳眼,命中注定走这一道。”

我和我父亲惊讶的当场愣在了那里!

最后大师意味深长的告诉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多年后,我才明白,那并不是一句简单的提醒,而是一种深深的警告。

如今的我,已经走过无数阴阳路,破解过数不清的诡异事件。有人说我是骗子,有人称我为神,可只有我知道,我不过是一个在阴阳之间挣扎求生的凡人。

这本书,是我的自述,是我从少年到现在经历的真实故事。它记载了那些让我无法忘怀的灵异案件,也记载了那些与我并肩作战的朋友,当然,还有那个改变我命运的她。

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一个从未见过的世界——一个光明与黑暗交织、命运与玄学碰撞的世界。而我,只是那个替你窥见冰山一角的人。

记住,故事开始了,但千万不要忘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我

第一章:棺中笑脸

1

我的名字叫段子墨,那一年,我十岁。

村里有句老话:“死人的事,少管;活人的事,多做。”可那一天,我亲眼见到死人对我笑,才明白,有些事,不是你想不管就能躲得开的。

那是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跟着父亲去镇上的一个远房亲戚家办丧事。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平日不爱多说话,但那天路上,他破天荒对我嘱咐了许多:“到了人家里,别乱跑、别乱问、别东张西望!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知道吗?”

我点点头,但心里却满是好奇。这是我第一次跟父亲出远门,穿过那片有名的荒山。我听村里的老人讲过,那山里常闹鬼,有人说半夜听见女人哭,也有人说亲眼见过鬼火。但我总觉得那是瞎编的故事。

我们坐着马车一路颠簸,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刚到山脚下,雨点忽然大了起来,像是有人往地上泼水。父亲让车夫停下,带着我躲进路边一个破旧的庙里避雨。

那庙不大,只有一尊菩萨像,可诡异的是,菩萨的脸上竟然被人用红漆涂了一个大大的“×”。

父亲看了看,脸色有些发白,拉着我坐到角落,小声嘀咕了一句:“不该停这儿。”

2

雨下得越来越大,电闪雷鸣的间隙,我听见远处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那声音像是某种动物在低吼,但又夹杂着隐约的脚步声。我探头往外看,什么也没看到,只觉得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腥味。

过了一会儿,雨稍小了些,父亲不顾车夫劝阻,硬是拉着我继续赶路。他的脸色越来越凝重,手里紧紧攥着一张叠得四四方方的黄纸。

到了亲戚家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院子里搭了灵棚,灵堂里点着几盏昏黄的油灯,微弱的光线让整个屋子看起来像罩了一层雾。

我跟着父亲进了灵堂,瞟了一眼停放在正中的棺材,那棺材漆黑发亮,显然是用上好的木料做的。但奇怪的是,棺材盖并没有完全盖上,留了一条巴掌宽的缝隙。

“刘叔,你这棺材……”父亲低声问道。

亲戚刘叔叹了口气,说:“别提了,原本是要今天盖棺下葬的,可谁知道……”他欲言又止,眼神闪烁不定。

我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