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大家好,由于第一次写书,前面把握的不太好,情节有点跑偏,介意的话请大家跳过第二,三、四章直接看后面,感谢支持,我尽量给大家个精彩,如有建议,比如该怎么写,请留言,我们大家一起完成这篇小说,再次感谢!
……
……
一
以下正文。
……
鬼,
存在还是不存在?
害怕还是喜欢?
只是别人的问题。
对我来说,鬼是陪伴,是同伴,是伙伴。
是亲人一样的存在。
亲到六、七岁我都分不清他们和人的区别。
故事从我出生开始。
我的家乡是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可不都是山头梯田,西安一带,就是八百里纵横的关中平原。
我的家,关中平原北部一个很小的乡村。
我是出生后三天才回家的,回家那天下着很大的雨。
刚入夏的天气本不应该下这种雨,但早上还晴朗的天,刚到午后就乌雨密布,紧跟着电闪雷鸣。
雨很大,村头路上,院子里,到处都是像小河一样大的雨水。
黄土打的墙时不时都掉下几块泥土,溅起起一片水花
“北辰居其所,众星避位,六甲掩其其,六丁遮其声………换形移位”。
我家院内窑洞门口,一个三十多岁,身材矮小,披着一块塑料布,一身跳大神打扮的女子,顶着大雨,念出一串不清不楚的咒语。
女子停下挥舞的双手,嘴里夸张的吐出一口长气,朝窑洞顶上摆了一下手。
窑洞顶上我的伯父,将一个捂着棉被的大笼(一种家乡用枝条编制的带提手的筐子)用绳子放了下来。
大笼哩的我哭声大的腌过了雷声,一道道闪电照着大笼放到底
“换,快点换”。
神婆急忙喊着,指挥窑里的人将一个小枕头丢了出来。
随后将我从大笼中拿出抱进窑洞。
在我进窑洞那一刻,天空一道闪电闪过整个天空,接着就是一阵极少见的雷声,我的哭声突然就停止了。
神婆把小枕头放入大笼,指挥提上去。
伯父提着大笼从窑洞后面下去。
“啊呀,好了,把稍门开开吧”。
神婆松了口气,有些劳累的样子,刚才的精神劲也有了些萎靡。
神婆_和我家里人都进了窑洞。
“顺利,顺利,现在娃木命了,平平安安的”
说了一会话,家人给神婆塞了一个格子手绢包裹,就将她送出了门。
这时雨已经停了,云层随着更给快的向东褪去,
到门口,神婆说:“行了,回去吧,以后就正常了,没事了。”
“好,好,把你麻烦了,等娃大了叫好好报答你”,家里人再次感谢后各自回去。
为什么我要在雨天回家,为什么从窑洞顶回来,就得说说我家的地形。
我家窑洞坐东朝西,西边三四里远是一条深数百米的沟,自北边金龙山蜿蜒向南,不知道伸到哪里去了。
沟的东侧伸出一条支沟,虽没有主沟那么宽,但也同样的深度,支沟曲折的向东延伸,像一头游走的神龙。
支沟向东延伸,在我家门前五十米处突然停止,形成一堵深百米的悬崖。
随着长大学风水后才知道,深沟就是金龙山龙脉向南寻水所生,而那一截支脉是神龙寻珠,而龙珠的位置正是我家的院子所在,终止的龙口正对我家门口。
关中平原整体南低北高,西高东低,但我家的东侧却是一道高梁,往西下走直到深沟边,而那条支沟正是想由此向东直走黄河。
如果龙脉进入黄河,金龙山将灵气尽失,龙脉经过之处也必将被龙脉带走生机,到时六畜萎靡,五谷不旺,黄河也会因龙脉翻腾,更加不安。
天有异,必有治。而正是龙珠的存在,震住了东走的龙脉,使其只能南下慢慢扩散,哺养几百里土地。而正是因为龙脉的哺养,这片土地出过无数大人物,文到宰相,武止将军……
那条支沟,就一直叫“南震沟”。而我家院子就巧合之下建在龙珠之上。
神婆在附近很有名气,一般村里有什么除邪、求雨、寻物甚至得了怪病,都会叫她。
而她也都会去跳跳神、做个法啥的,回报也是主家随心的给个毛巾,一包糕点,一把挂面什么的。
当然,结果是不是会转变,是不是因她转变,大家都不计较,就跟祈祷一样。
虽然有名气,但包括叫她的人都认为这就是迷信,都是假的,叫她只是图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