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四
不知前身不知后路 (1/2)

青山傍水,城郭绕酒家,日头明朗,窗外三两枝桃花开得正盛,这是个难得的艳阳天。

白玉山下的一处小茶馆,三三两两的坐着些人,最近农忙,村里人忙的脚不沾地,连带着听说书的人都少些了。饶是这样,也丝毫不减台上说书人的热情。

“要说咱这桃苑村能有现在这样安居乐业的生活啊,就不得不提到这琼华派了。”说书先生是个墨发白须的长衫老者,说话时试不试摇头晃脑。

台下的坐着的都是些游手好闲的小伙子,闻言嘻嘻哈哈道:“纪老头别讲啦,你说的这些我们都快听烂了。”一个瘦肩似麻杆的小青年站起来清清嗓子,背着手,学纪老头的样子一板一眼道:“五年前,镇妖塔发生异变,妖魔鬼怪涌出,为非作歹祸害人间。各路英雄侠士纷纷出手降妖除魔。”他故作停顿,身旁的小伙子一齐笑起来,他这才继续说下去:“说起这降妖除魔,不得不提起琼华派……”

纪老头倒也不怎么生气,摸摸胡子,“你们这群小屁孩…”他坐下来喝了口茶,挥挥手赶人,“赶紧回家干活去吧,回家吧孩子。反正我这个老头子讲故事你们又不爱听……”

于是各人喝完了桌上的茶,勾肩搭背地又散开了。茶馆又恢复了往日的冷清。纪老头抻抻衣摆坐下,开始收拾起自己的话本子。

桃苑村的人都知道,纪老头近几年老爱讲那些仙门世家的故事。故事的主角非琼华派莫属,乱世之中利益至上。平常宗派帮助平民百姓们捉拿妖孽往往收取百金的费用,只有琼华派象征性的收点米面粮油就接下了任务。桃苑村就在白玉山下,传说白玉山镇压着千古魔物,琼华派每年都会按时派亲信子弟下山,一是加强镇妖屏障,再就是帮村民们收拾收拾逃出来的小妖。什么祟妖上了小孩子身,孩子整夜梦魇啊,还是不知名的小怪偷了谁家的鸡鸭,来者不拒。据说几年前镇妖塔坍圮,魔物降世,琼华派首席弟子,下任宗主郁昭以身入局,一夜之间诛杀魔物,从此修真界再无后顾之忧。

故事是好故事,可他们一帮种庄稼的,那些什么修仙呀,降妖除魔啊的弯弯绕绕他们又不懂,不如那些家长里短男女情爱更有意思。讲一次两次他们还新鲜呢,讲多了也就没人爱听了。

纪老头收拾完自己的包袱,这才发现桌边还坐着个容貌艳丽的青年,旁边有个纤弱少女,披着青年的外袍趴在桌上小憩。

他认识这个青年,宋照雪,一年前才搬到桃苑村来,人长得比村里任一个姑娘都漂亮。纪老头说了大半辈子书,走遍了山山水水,还真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种漂亮。

宋照雪就这样安静的在桃苑村住下了,和他身边的叫扶竹的姑娘。街坊邻居只知道他们是姐弟,从小相依为命,姐姐生了场大病,身子一直不好,昏迷了大半年,前些日子才醒过来。他看上去冷情冷面,话少的可怜,估计是姐姐病了之后没人陪他说话,憋出了闷油瓶样的坏脾气。但村里人很快发现他对自己的这个姐姐倒是格外上心。他在村里靠近后山的地方买了出两进两出的院子,修的气派又漂亮,还种了一片竹子。旁人是没有这种闲情逸致的,修这样一个院子要花不少钱呢,平时种地都忙不过来,哪里有空管院子。宋照雪皮肤白的像屋檐下结的冰,细腻透亮,这种人一看就不是庄稼户,村里也不见他下地干活,估计平日也就待在他姐姐床边了。不干活还有这么多钱,村里人不怎么待见外人,也不敢随便找他麻烦。

自从宋扶竹醒来后,宋照雪出门的次数倒是多了起来,大多都是他扶着扶竹,在自家门口转转。后来宋扶竹身子好些之后,走得更远了,于是姐弟俩就时不时来茶馆坐坐。农忙了,茶馆人少,却不冷清。宋照雪怕她憋坏了身子,又怕她累着,亦步亦趋地跟着。

“哟,怎么还不走呀”纪老头寒暄了两句,他对这个青年印象不错,每次他讲到仙门百家时,宋照雪偶尔会在脸上流露出笑,仿佛很期待他继续讲下去。

宋照雪把目光从宋照雪的头发上移开,淡淡笑了笑:“阿姐还睡着呢,我在这坐坐陪着她。”纪老头看了看女孩的侧脸,苍白的没有一丝血色,纤长的睫毛在春日阳光下投下一片阴影,像一件易碎的琉璃花瓶。

纪老头点点头,“有时候病人多出来走走也对身体好。”转身走了,没注意到宋照雪有些冰冷脆弱的眼神。

宋照雪重新看向了女孩,替她掖了掖外袍,眼神蜜一般粘稠缠绵,他自己都没注意到自己唇角的笑。窗外微风忽起,吹落了几瓣桃花,翩然落在宋扶竹的发梢。宋照雪睫毛上下微动,起身关上了窗户。

宋扶竹醒来时,半边身子已经麻了,头依旧泛着惊雷穿云般的阵痛。她刚撑住额头,宋照雪便靠近过来,带着一点担心。“阿姐,哪儿不舒服么?”

她下意识摇了摇头,长久的疼痛温水煮青蛙一样消磨着她的意识,以至于她常常答非所问。她始终不太习惯和这个弟弟说话,宋扶竹知道自己生了场大病,失去了记忆,连自己叫什么都不记得了。宋照雪从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