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大桥之上,看着远处金碧辉煌、灯红酒绿、人满为患的高耸大楼,冯临凡双手合在嘴边,对着静静流淌的河流张口大骂道:
“你个贼老天,你个天杀的社会,处处都是人情世故,人人都在捯饬关系。这繁华都市的背后,湮没了多少的人才与天才啊!毁掉了多少的忠臣与良将啊!”
作为一个在社会上闯荡了十几年,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就的中层干部,冯临凡趁着今日酒醉,骂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为了往上攀爬,冯临凡学着别人的模样,坐酒桌、明屈膝、暗送礼……
这些年,冯临凡的身心早已经疲惫不堪,身体更是被摧残的不成模样。若非勤练武功,只怕人早就没了。由此,冯临凡心里很难受。
他就是不服气,为什么别人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东西,而他却要费尽半生才能够得到!
他就是不服气,为什么他努力一辈子所到达的终点,却还不及一些人出生所站的起点。
凭什么?
为什么?
天地不公!
百姓不平啊!
正在冯临凡抱怨的时候,他隐约听到了一道“叮”的声响。醉酒朦胧状态下的冯临凡,听到这道声音,还以为有人来接自己回去了呢!
于是,冯临凡转身看向了身后,试图看看来人是谁。
只不过,冯临凡转身看了看身后,又转头看了看四周,却见身后空无一人。片刻后,冯临凡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开始自言自语道:
“看来,我真是醉了。”
接着,冯临凡又朝着天空大吼一声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叮,已选定宿主。叮,已绑定宿主。叮……”
大吼一声之后,冯临凡便昏倒在了地上,而这番陌生言语是他昏睡前听到的唯一声音。
————
万历四十八年。
七月,明神宗驾崩。
八月,明光宗朱常洛继位,仅仅登基一月,明光宗便在九月一日驾崩。
九月六日,年仅十六岁的朱由校承继帝位,改当年八月以后年号为“泰昌”,次年为“天启”。
天启元年。
曾经强盛的大明帝国,也逐渐走向了昏昏末路。曾经贯穿天际的气运长虹,此时也逐渐地开裂、转移开来。
此时的朱由校面临着内忧外患,重用东林党人,致使“东林势盛,众正盈朝”,吏治才稍显清明。
同年三月,努尔哈赤攻陷沈阳,大明帝国危机重重。
接下祖辈留下的烂摊子,尚显年轻的朱由校显得无比可怜。
慢……
不要可怜朱由校……
他并不是我们本书的主角。
————
天启元年。
今日故事的开端,就发生在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东昌府濮州范县小堡村。而范县于汉初置县,因范水而得名。(今濮阳市范县隶属河南,小堡村为虚构)
五月,在范县各地区,遭受着干旱的肆虐。在炎日的肆虐之下,路面的泥土都干裂成了沙,再加上狂风的助力,漫天黄沙飞扬在天空。
在小堡村的一垄麦地内,一个魁梧壮硕且面色略微有些黑黢黢的汉子,昏倒在了地上。
看这个样子,他应该是热晕过去了。
正在这个时候,那个黑脸汉子的身体突然抖动了一下,接着晃了晃脑袋,总感觉脑袋有一些沉重。
冯临凡艰难地抬起胳膊,微微揉了揉眼睛,恍恍惚惚地睁开了眼睛,还感觉有一些刺眼。
过了片刻之后,冯临凡终于回过神来了,从地上坐了起来,朝着四周打量起来。
看到四周一望无际的田地,冯临凡只感觉很陌生,不由得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我不是在经济之都吗?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冯临凡嘴里面不停地自言自语,一时之间,他的脑中也感觉有些懵神。正当冯临凡判断眼前场景的时候,他便感觉到一阵剧烈的头痛。
好在持续时间不长,冯临凡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脑中接收到了一段似乎陌生、又似乎熟悉的记忆。
原来,他是小堡村的普通村民,刚才正在地里除杂草。只是,由于太过劳累,再加上太阳的暴晒,原来身体的主人冯临凡已经死了,而他刚好穿越并且占据了这副身体。
冯临凡重重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试图让自己清醒一点。很快,冯临凡就精神了一些,从地上站了起来。
这个时候,冯临凡感觉有些饥渴。想到自己已经干完了今日的农活,便打算回家了。简单收拾了一下工具,冯临凡便朝着家里走去。
路上,看着脏兮兮的双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