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1章 狂风中的新生 (1/2)

1960年春,狂风在北原村的上空肆意呼啸,像一头挣脱牢笼的猛兽,裹挟着黄土漫天飞舞,妄图将这片土地上的生机彻底碾碎。

周大山弓着腰,在被狂风肆虐的田埂间艰难前行,每一步都似踩在命运的刀刃上。他的身躯本就因常年劳作而佝偻,此刻在狂风的侵袭下,愈发显得单薄、摇摇欲坠。

“老天爷啊,这日子到底啥时候是个头!”周大山望着被狂风抽打得东倒西歪的麦苗,满心悲戚,忍不住对着天空嘶吼。可回应他的,只有那一阵强过一阵的风声,仿佛是命运无情的嘲笑。

就在这样的狂风中,那间破旧的土屋,在狂风的撞击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随时都会轰然倒塌。屋内,林秀娥正躺在简陋的床上,豆大的汗珠从她苍白的脸上滚落,她紧紧咬着牙,强忍着分娩的剧痛。屋外狂风的怒号,似乎要将这最后的希望也一并吞噬。

“孩子,你一定要平安来到这个世上啊……”林秀娥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祈祷着。

终于,一声响亮的啼哭,穿透了狂风的咆哮,在这阴霾密布的天空下响起。周悦,这个在狂风中诞生的小生命,给这个被贫穷与苦难笼罩的家庭,带来了一丝微弱却又无比珍贵的希望之光。

可周大山和林秀娥还来不及细细品味新生命诞生的喜悦,现实的残酷便如汹涌潮水般将他们彻底淹没。周大山望着襁褓中的女儿,脸上的皱纹如刻上去一般,每一道都写满了忧虑。

“这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哟!”周大山重重地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奈与绝望。

在这个偏远、落后的小村落,陈旧的观念如同一座大山,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啥用,还不如早点找个婆家!”这样的话语,像诅咒一般,在村子里流传。可周悦,却在这一片质疑声中,对知识燃起了炽热的渴望。

每当夜幕降临,狂风在屋外依旧肆虐,昏黄的灯光在狂风的侵袭下,忽明忽暗,仿佛随时都会熄灭。周悦却捧着那本破旧不堪的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着。灯光映照着她小小的脸庞,那眼神中的坚定与执着,如同黑夜里永不熄灭的星辰。

“悦儿,别看太晚,伤眼睛。”林秀娥心疼地劝道。

“妈,我再看一会儿。”周悦头也不抬,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书籍对于北原村的孩子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为了能读到书,周悦不惜跑遍整个村子,低声下气地向有书的人家借那些破旧的读物。有时,为了借到一本心仪的书,她要迎着狂风,走上好几里崎岖的山路,去邻村苦苦哀求。

“大叔,求求您把这本书借给我看看吧。”周悦满脸期待,眼神中透着倔强。

“行吧,可别弄坏了。”人家终于答应,周悦如获至宝,紧紧将书抱在怀里。

那些书有的页面残缺不全,有的纸张已经泛黄发脆,但在周悦眼中,它们比世间任何珍宝都要珍贵。她用稚嫩的双手,轻轻抚摸着书页,仿佛在触摸着自己的梦想。

可村子里的质疑声,如同狂风一般,从未停止过。“一个丫头片子,读那么多书能有啥用?到头来还不是要嫁人生子,围着灶台转。”面对这些刺耳的话语,周悦心中虽有难过和委屈,但她心中的信念,却如同狂风中的大树,愈发坚定。

“我偏要读书,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周悦在心里暗暗发誓。她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成为她冲破这重重困境的利刃,才能带她走出这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子,迈向那充满希望的广阔天地。

随着周悦渐渐长大,她对知识的渴望愈发强烈。每天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她就悄悄起床,轻手轻脚地做家务,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父母。简单的清扫、生火、准备早饭,她做得一丝不苟。

“悦儿,多睡会儿。”林秀娥心疼地看着女儿忙碌的身影,眼中满是不舍。

“妈,我不累,想早点做完,去看会儿书。”周悦笑着回应,笑容里藏着超出年龄的懂事。

做完家务,周悦怀揣着书,匆匆向村后的小山坡奔去。那儿空气清新,野花肆意绽放,是她的专属天地。她寻一处平坦的石头坐下,翻开书,瞬间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风拂过,书页沙沙作响,和着鸟鸣,宛如一首知识的赞歌。

在学校,周悦是老师眼中最勤奋的学生。课堂上,她的眼睛紧紧盯着老师,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积极回答问题,思维活跃。课后,她总是留在教室,认真完成作业,遇到难题,便主动向老师请教。她的勤奋与努力,让老师们赞不绝口,常常在课堂上表扬她,鼓励她继续保持。

然而,命运的重击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周悦刚升入初中,一场灾难降临到这个本就艰难的家庭。那天,周大山如往常一样在田间劳作,狂风呼啸,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突然,一棵粗壮的大树,在狂风的肆虐下,轰然倒下,砸在了周大山的腿上。

“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