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四
两小无猜 (1/3)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夏去秋来,一阵微风拂过,携走了夏日的狂热,池塘边的芦花映着夕阳,撒下了金色的光晖,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稻田里,稻谷随风轻轻摇曳,丰收的喜悦在空气中弥漫,传递着秋的欢乐。走到溪头,会发现一座小桥,人们从桥上走过,诉说着秋的希望。抬头远望,遥远的山丘被一层金色的光晕笼罩,散发出秋的幽芳。夜幕降临,银色的月光洒在村落的小径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没错,这里就是栀夏的家乡,这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这个小村庄被青山环绕,绿水长流,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花香。村庄虽小,却有着一份独特的宁静与安详。他们热情好客,善良勤劳,用双手耕耘着这片富饶的土地。

栀夏也非常热爱她的家乡,她爱她的故乡,她爱这里的每一片天,故乡的天是湛蓝色的,抬头望去仿佛赛里木的湖水;她也爱家乡的湖泊与溪流,那里的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是智慧和淳朴的象征;她也爱故乡的青山,那些不知名的山峰哟,承载着数不清的心愿;当然,她更爱故乡的人和事,那里的人既淳朴又善良,那里的人虽然身住深山却怀揣着远大的梦想和希望……

转眼间,栀夏变成了一位大姑娘,经过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她终于可以走出这片大山,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渴望看看山外的世界,但她更爱故乡的一切,因为这里是养育她的地方,是她心灵的归宿。

“太好喽,今年村里又出了一个大学生哟!”

“是啊,咱们村子虽然小,但还算出人,看样子是文曲星来过这里,娃娃们都能走出大山喽”

“这些还得感谢咱国家,感谢现在这个社会,现在啊,讲究的就是教育的全面性、民主性,人人都能有书读!”

“咱孩子也争气,娃娃们也都有上进心,咱们这小村虽然不富,这条件什么的也都比不上人家城里的娃,但这几年,一个个的不都考出去了吗”

“今年听说好像是栀家的那个丫头,总算走出来喽”

“栀家向来都出人,上辈有她小姑、小叔,这辈她是第一个,她等于是开头炮,后面还有呢,据说她大伯家的孩子成绩更好,说不定是个好苗子。”

栀夏爬上了小时候常去的大山,她随手揪起一根狐尾草编在手上,她边走边唱着: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山边溜溜的城哟……”

还没等她唱完,一阵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月亮弯弯,弯弯”

“山间溜溜的城哟”

曲毕,栀夏回过头来,原来是她的发小孟璟在她的身后,孟璟比她大了一岁,可能是一直喝朱家村水的缘故,从小就聪明伶俐,去年高考直接考上了T城附近的双一流大学。

可栀夏就不一样了,她总想出去闯荡一番,再加上高考失利的缘故,T市附近的双一流她是报不成了,可她的成绩考进T市附近的城大也是没问题的,城大虽然算不上是双一流,可也算得上是一本了。然而,她更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老师,因此在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H市的一所普通师范院校。然而,当志愿填写完毕后她却有些后悔了。她知道,既然选择了那所学校,她将面临着思乡之痛。对于她的故乡,她满是留恋。

“恭喜你呀,可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唉,还不是因为没留住吗,要能留住,也能在附近那所高校上学了,就不会为思乡的事发愁了”

“愁什么,能看看外面的世界不也很好吗,人啊,总要乐观一些嘛!”

“这片云来的还挺快,真是应景,这是想来送送我吗?”栀夏苦笑了一下。

“哪里有云?我们站在这么高的山上,当然是要往远处看,这山外有高楼、有大厦,有高架桥、有飞机……”孟璟伸出手来,向遥远的山外指去。

“我们站的是最高的山吗?”

“也许它没有泰山那样出名,也许没有华山的险要,没有黄山的秀丽,但它是我们心中的神山,它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

“可我还是有些害怕,害怕我融不进去”

“既然融不进去,就不必融进去了,大城市发展速度太快,也许会压的我们喘不过气来,但是我们也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夏夏,记住,无论走到哪里,我们要不停地告诉自己:我本是高山!”

“他们会嘲笑我们吗?”栀夏的眼中闪出一丝忧虑。

“等你走出去就知道了,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做好自己就好,你看山下的向日葵,再看看山间的小雏菊”孟璟将手搭在了栀夏的肩上,就像对待自己的好兄弟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