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为了保证内容的流畅,文中发生的事件,人物的年龄等与真实历史有所出入。请读者老爷莫要计较!】
时值洪武十一年夏季,地点凤阳。
这里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如今也被称为帝乡。
昔日战乱之祸,凤阳满目疮痍,破败不堪,百姓们生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今朱元璋登基,天下百废待兴,故乡凤阳自是要大力发展。
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后,凤阳不仅恢复元气,更是成为了仅次于国都繁华的地方。
帝乡之名,也是名副其实。
凤阳分为四乡,西乡乃是朱元璋出生的地方。
比起其他三乡来说,西乡发展的更为繁华,资源也更多。
此时西乡街道上,来往百姓络绎不绝,商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正值夏季,蝉鸣声尤为刺耳,小贩们汗水浸透了衣衫,不顾炎热,叫卖声更是卖力。
“陈捕头,您巡街啊!”
“哟!陈捕头,尝尝新出锅的烧饼,香的很!”
“陈捕头您辛苦,这半斤猪肉,送您下酒!”
“陈捕头。。。。”
一名青年走在街道上,俊朗刚毅的脸上带着淡笑,不时的有人对他热情的打招呼。
青年身着黑红捕快劲衣,身材挺拔,勾勒出身上匀称的肌肉,腰胯快刀,眼中尽是内敛的锋芒,谁见了都要赞一声好儿郎。
这位与人打招呼的好儿郎名叫陈羲,年纪刚满十八,在西乡县衙吃着公粮,年纪轻轻的就当上了捕头。
别看陈羲年纪轻轻的,因为其铁面无私的做事风格,以及明察秋毫的查案手段,使得陈羲在西乡威望极高,在周围乡县都
赫赫有名。
也正是因为如此,西乡里别说冤假错案了,就是小偷小摸都消失了。
这街上的百姓和商贩,随便指一个,有哪个没受过陈捕头的照顾与庇护呢?
如此捕头,百姓怎能不爱戴呢。
婉拒周围百姓的热情后,陈羲脸上笑意更浓,继续巡街。
“陈捕头还真是清廉啊,这么长时间了,咱们送的东西一次没收!”
陈羲走后,肉贩子将手里的肉扔到案板上,遗憾的说道。
“前段时间,南乡孙员外的小儿子被流寇给绑了,南乡县衙束手无策,最后还是来西乡请的陈捕头去救人。”
“不到半天的功夫,陈捕头活捉了匪头,宰了十二个流寇,成功救了孙员外的小儿子,那孙员外激动的哟,送给陈捕头一百两酬劳,谁知陈捕头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直接拒绝了!”
旁边的一个百姓闻言,也是钦佩的说道。
“谁说不是呢,一百两银子都不要,咱们的东西,陈捕头更不能要了!”
“就盼着陈捕头做大官了,权力大了,咱们百姓就活的就有盼头了!”
“可不是呢!别看咱们西乡过的安稳,但周围几个乡,看着风光,但当官的不作为,该遭罪还是遭罪!”
“听说东乡招徭役修城去了,地里的活,也没人管了。”
“唉,陈捕头这样的人,还是太少了啊!”
看着陈羲远去的背影,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摇头交谈着,语气里充满了生活在西乡的庆幸。
噼里啪啦!
这时,也不知谁家办喜事,鞭炮声响起,一副喜庆的画面,
“牛惊了!”
“快躲开!牛惊了!!!”
就在这时,大叫声传来,街道上传来混乱声。
只见轰隆声响起,一头被鞭炮惊吓的黄牛闷头在街上奔跑着,百姓们慌忙躲闪,一时间整个街道陷入慌乱。
但街道实在是拥堵,百姓们全都挤在一起,哪有逃跑的空间。
那黄牛也不管不顾,红着眼睛,跑的飞快,这要是撞上去了,不死几个,也得残废几个。
嗖!
就在这时,破口声响起,一道身影从人群头顶上跃了过去。
说是跃过去,但在别人眼中,像是飞过去一般。
“陈、陈捕头!”
看着那道挺拔的身影稳稳的站在前头,众人仿佛是看到救星了,眼中带着希望的光芒。
“陈捕头快闪开,发疯的牛挡不住的!可别受伤啊!”
也有人担忧的提醒陈羲。
陈羲面色平静,眼神淡漠的看着前方,对冲来的大黄牛似乎并没有放在眼里。
受到惊吓的牛,冲起来的力量,至少在千斤以上,根本不是人力能挡住的。
然而巧的是,陈羲的力量,也不是人力能衡量的。
面对即将冲来的疯牛,陈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