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期以来,大家受影视剧的影响,对西游记的原著有很多误区。比如:
1,以为妖怪都知道唐僧是金蝉子转世。其实在《西游记》中,只有白骨精,金角大王和红孩儿这三个妖怪明确知道这件事情。
2,以为金蝉子和唐僧一样天生就是和尚。其实金蝉子是半路出家,出家前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这比较符合人性,如来佛祖的原型释迦牟尼在出家前也结婚生子。金蝉子不但是有妇之夫,而且外貌也与唐僧不一样。
3,以为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功德圆满之后还是原来的本相。实际上只要得到正果后,他们很快就可以修炼成人身肉体。所以“斗战胜佛”未来很可能是个帅哥,而且是一个举止庄重的佛门弟子,就像毗蓝婆菩萨一样,她的本相是一只母鸡。
4,以为观音的本领不如如来。实际上观音的能力不在如来之下。
5,以为唐僧自始至终戴着“毗卢帽”,身穿锦澜袈裟。其实这只是唐僧在正式场合中的正式着装。
6,以为猪八戒好色又懒惰。实际上猪八戒并不懒,否则高老庄的高老头怎么会看中他。取经路上,挑担的是猪八戒而不是沙僧。猪八戒喜欢女色但并不贪色,美女妖精几乎都死在猪八戒耙下。
7,以为孙悟空降妖除魔的故事和聊斋一样是并列的,甚至还有人认为西游记可以倒过来读。其实这是对西游记原文的深度了解不够,《西游记》有着严格的时间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
8,以为西天路上就是异域风情。实际上这些国家都是以大唐为标准,人物、服装、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都与大唐相似。唐僧在天竺国说过:他这里人物衣冠,宫室器用,言语谈吐,也与大唐一般。如果把天竺国当成印度,那么孙悟空岂不是成了日本的猴子?《西游记》中的佛教出自道教,与现实中的佛教发源地印度无关。
9,以为灵山上除了观音都是男人。实际上灵山上有很多女性,如尼姑(比丘尼)和带发修行的女居士(优婆夷)。不过,她们大部分在雷音寺外的灵山上修炼。
10,以为唐僧一直都是凡人,并且失去了前世的记忆。其实在五庄观吃了人参果之后,唐僧实际上已经是一个青春永驻、长生不老的地仙了,只是没有任何法力。在取经路上,金蝉子的记忆曾经两次被唤醒。
……
二、《西游记》原著中存在很多的疑点,有很多无法解释的问题,需要多次认真阅读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
1,天蓬元帅喝醉酒调戏嫦娥,拱倒了斗牛宫,吃了王母娘娘的灵芝菜,是不是暗示天蓬元帅本身就是一头猪?
2,蝎子精能够坐在如来佛祖旁边,并且蜇伤了如来,是不是意味着如来曾经很信任她,或者蝎子精本性善良,所以如来对她没有防备?
3,孙悟空在营救百花羞公主的时候,为什么骂她不知羞耻,难道孙悟空不知道百花羞公主是被黄袍怪绑架的吗?
4,七仙女和蜘蛛精有没有关系,答案就在“土地”与孙悟空的对话中,尤其是第二次对话。
5,须菩提祖师和乌巢禅师真正的身份是什么?他们的出现有什么意义?观音为什么两次以鱼篮形象现身?
6,唐僧师徒在车迟国境内兜兜转转半年,为什么突然加速,连夜赶到通天河?
7,西梁女王为什么疯狂追求唐僧?根本原因可能大家并不清楚。
......
三、对西游记原著认真阅读,细细品味,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熟读《西游记》有利用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西游记》对人物以及各种景观描写精致细微,塑造的人物性格非常鲜明,内容构思紧密又充满想象力,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一块璀璨的瑰宝。
2,《西游记》成书于万历年间中期,此时明朝的统治阶级已经非常黑暗腐朽。读书人找不到出路,经常借写文章来批判社会,以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或对上层社会的政治诉求。
《西游记》既不是为神仙歌功颂德的传记,也不是佛道宗教经典,更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一部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讽刺小说,反应社会现实的批判小说,是一部描写人性的巨著。如比丘国的国王用1111个小孩的心肝做长生不老的药引,是讽刺明朝的嘉靖皇帝想长生不老,用少女的经血做药引,导致上千宫女身亡的黑暗历史;朱紫国的国王为了女人长期不理朝政,是讽刺当朝的万历皇帝。
3,真实历史上的贞观年号总计23年,作者把贞观年号故意写到33年,就是不想让大家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历史小说。西游世界里的故事和人物与历史、宗教无关。在《西游记》中,老君不仅是道教的创始人,还化胡为佛创办了佛教,观音取代文殊成了“七佛之师”。而在道教神话中,开天辟地的是元始天尊,在《西游记》中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