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穿越洪武 (1/2)

李默睁开眼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陌生的景象。

青灰色的砖墙,雕花的木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他躺在一张硬邦邦的木床上,身上盖着一条粗布被子,被面绣着简单的花纹。

这是哪里?

他猛地坐起身,脑袋一阵眩晕。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记得自己正在图书馆查阅明朝史料,突然一阵天旋地转,等他再睁开眼,就到了这个地方。

少爷,您醒了?

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李默转头看去,只见一个十四五岁的丫鬟正端着铜盆走进来。她穿着淡绿色的襦裙,头发梳成双丫髻,脸上带着几分稚气。

少爷?李默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自己这是穿越了?

现在是什么年份?他下意识问道。

丫鬟愣了一下,回少爷,是洪武二十五年。

洪武二十五年!李默心中一震,这不正是太子朱标病逝的那一年吗?他记得很清楚,这一年朱元璋痛失爱子,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为日后的靖难之役埋下伏笔。

少爷,您没事吧?丫鬟见他神色不对,关切地问道。

李默摆摆手,我没事,你先下去吧。

等丫鬟退下后,李默开始整理思绪。他发现自己这具身体也叫李默,是个秀才,父亲是应天府的一个小官,家境还算殷实。最重要的是,他保留了现代的记忆和知识。

正当他思索间,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

快去看啊,太子殿下的灵柩进城了!

李默心中一动,连忙披上外衣走出门去。街道上已经挤满了百姓,所有人都朝着一个方向张望。远处,一队身着素服的仪仗缓缓而来,白色的幡旗在风中飘动。

太子殿下英年早逝,真是天妒英才啊。

听说皇上悲痛欲绝,已经三日未上朝了。

周围的百姓窃窃私语,李默却注意到一个细节:在送葬队伍的最后,跟着几个神色慌张的官员,他们不时回头张望,似乎在躲避什么。

突然,一个黑衣人从人群中冲出,直奔那几个官员而去。李默瞳孔一缩,他认出了那个黑衣人腰间别着的短刀。

小心!他大喊一声。

然而已经晚了,黑衣人已经冲到官员面前,寒光一闪,一个官员应声倒地。人群顿时大乱,尖叫声此起彼伏。

李默顾不得多想,抄起路边的一根木棍就冲了上去。他记得历史上记载,太子朱标死后,确实发生过针对东宫属官的刺杀事件,这很可能就是开端!

黑衣人身手矫健,转眼间又放倒两人。李默看准时机,一棍扫向他的下盘。黑衣人猝不及防,被绊倒在地。

大胆狂徒!一声厉喝传来,一队锦衣卫赶到现场。

黑衣人见势不妙,从怀中掏出一个瓷瓶摔在地上,顿时烟雾弥漫。等烟雾散去,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李默站在原地,心跳如鼓。他知道,自己已经卷入了这场历史的漩涡之中。

回到家中,李默开始仔细回忆这段历史。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然而,这场刺杀事件在史书中并无记载,这意味着历史的轨迹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李默意识到,自己必须尽快了解这个时代的局势。他翻开书房的史书,仔细研读起来。通过对比记忆中的历史,他发现许多细节与史书记载并不完全吻合。

少爷,老爷叫您去前厅。丫鬟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李默整理了一下衣冠,来到前厅。父亲李远道正与一位官员模样的人交谈。

默儿,快来见过王大人。李远道招呼道。

李默上前行礼,见过王大人。

王大人打量了李默一番,笑道:令郎果然一表人才,难怪能在那场刺杀中挺身而出。

李远道有些惊讶,默儿,你参与了刺杀事件?

李默简单叙述了经过,李远道听后脸色凝重,此事非同小可,你以后切莫再逞强。

王大人却笑道:李公子胆识过人,正是朝廷需要的人才。不知可有意向入仕?

李默心中一动,这正是他了解朝局的好机会。他恭敬地说道:晚辈才疏学浅,恐难当大任。

王大人摆摆手,不必谦虚。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像李公子这样的人才,正是我们需要的。

李远道见状,连忙说道:王大人抬爱了。默儿,还不快谢过王大人。

李默躬身行礼,多谢王大人提携。

王大人满意地点点头,好,明日你便来吏部报到,我自会安排。

送走王大人后,李远道对李默说道:默儿,为父知道你心有大志,但朝堂之上,步步惊心,你要多加小心。

李默郑重地点头,父亲放心,孩儿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