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六
第1章 山中有观 (1/2)

“师父,你能讲个故事吗?”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

“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不,是庙里有个缸,缸里有个盆,盆里有个瓢,瓢里有个盘,盆里有个碗,碗里有个碟,碟里有个勺,勺里有个豆,豆里面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可我们不是道士吗?为什么是要让和尚讲故事?”

“庙里住着和尚,观里住着道士,既然是庙里的事,自然由和尚来讲更妥。若是观里的故事,就由道士来讲。”

“可自家人讲自家事,一定是真切的吗?不是有句话说当局者迷吗?”

“......有时候,当局者会展示出最想展示出的那一面,旁观者或许知道整个故事,但当局者需要的就是他展示的故事,看似迷,实则比旁观者还清啊!”

“师父......太绕了。”

一个青年道士走了过来,拱手拜道:“年师祖,您来了。”

老道长摆了摆手,说:“进去吧,马上开会。”说完,转身走向会议室。

“王师侄,到底什么事啊?突然就又开会?”跟在老道长身后的小道童问向那亲年修士。

那青年修士没理他,直接跟着老道长走了进去。

“切,都不理我。辈分都没我高......”小道童坐在门口生着闷气。

会议室里,一群人正吵得不可开交,老道长坐了下来,一旁的一个光头的和尚发了话:“年慈安年掌门,既然您来了,那我就开门见山了,那间老古董,您打算怎么处理?”

“我想,先听听捍国寺那边的看法。”道长如此说道。

“虽然我们捍国寺也不是个小门派,但这老古董里面供着的,毕竟是你们的神仙,这要是让一个和尚来管道观,也不是个事啊。”

跟进来的青年道士反驳道:“刘喇嘛,这块地划在你们的范围内,理应由你们负责。”

“多新鲜!”刘喇嘛气笑了,“和尚住道观,你们怎么不住咱的佛庙里?”

一个中年道士连忙过来打圆场:“刘喇嘛,您别激动。您的意思我明白,但青龙王最近下的政令频繁,导致这山上能主持道场的都有脱不开身的职务,其余的大多都是些弟子,还没有那个能力。我们也是实在没有人手。”

“那你说怎么办?”刘喇嘛有些没好气。

老道长此时突然开口:“我这里到有个人选,就是不知你意下如何?”

“说来听听。”

“我的关门弟子——马佛山”

“......你说你那个八岁的徒弟?他的年龄先不提,他不是魔......”

话没说完,老道长打断道:“刘喇嘛,你看这孩子的名字,既然叫佛山,自是与你们有缘,我把他叫来各位再定夺如何?”

“......这名字不是你起的吗......怎么就和我有缘了?”

老道长没理他,连叫了几声佛山,却不见踪影,便让那青年道士去找。

“你起的名字和我们有啥关系......而且你为啥给道士叫佛山啊......”刘喇嘛依然不解。

“就像你一个和尚叫什么道根啊。”

“谁让我是捍国寺驻太虚山办事处主任啊!”

几人在会议室里正喧闹着,门外那青年道士拎着小道童走了进来。

青年道士训斥道:“你小子一天到晚能不能有点正事?找你的时候连个人影都看不见。”

“哼!谁让你们不理我。”小道童一脸不平。

这两人就这样吵着走了进来,刘喇嘛先是一愣,随即问道:“这位不会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混世魔.....”

“王行风,把你师叔放下!”老道长怒喝一声。

“......28的师侄,8岁的师叔,也亏你敢收。”刘喇嘛吐槽道。

一旁的中年道士发了话:“别说他,我48了还是他师侄。”

“......贵圈真乱。”

“比你们掌门那刚收的18岁小尼姑强。”老道长笑笑。

“掌门那是.....是陶冶情操。出家人的事,怎么能叫包养呢?”

“我什么都没说昂!”老道长笑着说。

“你说,他过去够格吗?”

“......年掌门,不是我嚼舌根,你也知道外面对这个孩子的传闻有多不好。于情,这孩子修的是那边的功法,流着那边的血;于理,孩子还太小,那老古董再老它也不小啊,管得过来吗!”

“刘喇嘛,我明白你的意思。”老道长收齐了笑,认真地说,“把他留在我身边,我保不了他一世,我已经270岁了,我不好说我的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