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四
第一章 焚书 (1/2)

齐柚站在金明池畔,手中捧着一摞泛黄的旧书。寒风卷起她松挽的惊鹄髻,几缕碎发拂过苍白的脸颊。铜盆中的火焰忽明忽暗,映得她眸中水光潋滟。

这是齐家最后一箱《茶经》残卷,曾祖父手书的批注已经模糊不清。那些蝇头小楷,记载着齐家世代相传的制茶秘术,如今却要化作灰烬。

她咬了咬唇,将书页一页页撕下,投入铜盆。火舌舔舐纸页,茶香混着墨香在寒风中飘散。每一页燃烧时,都会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像是齐家先祖在叹息。

“小姐,真的要烧吗?“丫鬟小满红着眼眶问。她怀里还抱着半卷《茶经》,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烧。“齐柚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留着也是招祸。“

她想起昨日官焙世家的人来搜家,说齐家私藏禁书。那些人穿着锦缎靴子,踩碎了祖父最爱的紫砂壶。壶身碎裂时发出的脆响,至今还在她耳边回荡。幼弟扑上去想要捡起碎片,却被他们推倒在地,额头磕在青石板上,留下一道狰狞的伤口。

火光照亮她的侧脸,映出眼角一滴未落的泪。那滴泪悬在睫毛上,迟迟不肯落下,仿佛在等待什么。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齐柚抬头,只见一队黑衣侍卫疾驰而来,马蹄踏碎池畔的薄冰,溅起细碎的水花。

为首的男子一袭蟒纹官服,腰间错金算盘叮当作响。他的坐骑是一匹乌骓马,马鞍上镶着象牙雕的茶花纹样。

“刑部办案,闲人退避!“

声音冷冽如刀,齐柚的手一颤,最后一页《茶经》落入火中。火舌猛地窜高,将那一页“九泉环佩法“吞噬殆尽。

那人在她面前勒马,居高临下地打量她:“你是齐家女?“

“是。“齐柚挺直脊背,不卑不亢。

“齐家茶船涉嫌命案,即刻查封。“

齐柚心头一跳。茶船是齐家最后的生计,若是被查封,幼弟的药钱就没了着落。

她抬头直视那人:“大人,怎会!“

旁边小吏从袖中拿出一纸公文,尖着嗓子厉声道:“刑部尚书赵大人亲临,公办此案,还有异议?”

齐柚接过公文,心里咯噔一声。

那薄薄一张纸重若千钧,不仅因这突如其来的命案,更因眼前这位赵大人——他可是汴京城里最叫人胆寒的活阎罗。

指尖触到公文上未干的墨迹,她忽地想起月前在虹桥码头听来的闲话。

当时几个漕工蹲在茶箱上啃炊饼,说书似的比划着:“刑部那位二公子,瞧着玉面书生的模样,审起人来可比毒蛇还狠!上月陈留县那个盐枭,被请去刑部大堂喝了盏茶,回来时十根指头都成了白骨......“

夜风掠过池面,卷起赵广哲蟒纹官服的袍角。

齐柚的目光扫过他腰间那柄错金算盘,算珠上还沾着暗红,不知是朱砂还是陈年血垢。她曾听茶市牙人提过,赵家二公子有桩怪癖:每断一桩大案,便要在算盘上添一颗金珠。如今那算盘已缀满十九颗,颗颗都是人命砌的台阶。

“齐姑娘看得这般仔细,“赵广哲忽然开口,嗓音似浸了冰的茶汤,“可是看出什么门道了?“

她猛回神,才发现自己竟盯着他袖口出神。

那袖口绣着银线缠枝纹,分明是宫里尚服局的手艺。是了,赵家虽称皇商,实为太祖一脉远亲。当年哲宗无嗣,若非赵家长房力保今上登基......

她赶紧回神,低头细看,公文上的字迹潦草,显然是仓促写就,但刑部的朱印却鲜红刺目,仿佛一只嗜血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她。

公文上写着:

【**刑部急令**

案号:明道元年癸酉字第柒拾叁号

案发地点:金明池下游,齐氏茶船停泊处。

案发时间:明道元年腊月廿三,酉时三刻。

案情简述:

查齐氏茶船,于金明池下游发现浮尸三具,皆着茶马司官服。尸身无明显外伤,疑似中毒。茶船暂扣,待查。

尸身特征:

甲尸:男性,年约三十,身高七尺,面白无须。身着茶马司从七品官服,腰间佩鱼袋,内无鱼符。

乙尸:男性,年约二十五,身高六尺八寸,左眉有疤。身着茶马司从八品官服,靴底嵌有红土。

丙尸:男性,年约四十,身高七尺二寸,右手缺一指。身着茶马司正七品官服,怀中藏有半块茶饼。

初步勘验:

尸身无明显外伤,口鼻处有白色粉末残留,疑似中毒。

官服质地为蜀锦,衣角和鞋底有不明红色痕迹,味如铁锈,捻如土屑。

有一具尸体携带一块鎏金茶符。

紧急措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