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五
胎穿 (1/1)

李青儿在一片混沌中恢复了意识,温暖而狭小的空间,规律的跳动声和液体流动声充斥着她的感知。她心中大惊,好像自己这是在难道在水中吗?

她原本只是现代社会一个痴迷小说的普通女孩,这样的意外让她措手不及。今天下班回家觉得头晕,去床上,小睡了会儿。醒来就在水里,有水流声,但是又不像在水里,毕竟自己在水里为什么不觉得呛?

过了不知几日,她偶尔还可以听见人说话的声音,说什么听不太清,总是隔着什么,手边还有一个绳子。感觉自己又呛不死,挺无聊的,就拿起手边的绳子玩儿了一会儿,差点儿把自己玩儿没,李青儿知道,她又投胎了。

没有经过地府,也没有尝过传说中的孟婆汤,也不知道算不算偷渡。

其实换一个地方生活。李青儿并没有太多的难受。只是有一些意外。在上一次李青儿是孤儿,在国家的帮助下,上完了大学。没有学霸的头脑,没有富家子弟的家世。就是芸芸众生的一员。朝九晚五的社畜。

要说能最产生情绪波动的一件事就是房子,因为是孤儿,最渴望有一个家,所以有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贷款买了一个70平方的房子。不大一个人住非常有安全感,贷款还了六年了。马上就要还完了。结果人没了!

想起这事儿就想把旁边的绳,往自己脖子上套再送我回去!都怪这体质,每天清醒的时间太少了,自己的大脑刚想起来点什么,一觉睡又忘记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好歹这一世有父母了,不再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了。开始在母亲腹中努力吸收营养,健康地成长。

清晨,薄雾像轻纱,笼罩着田野和屋舍。村头的老槐树默默伫立,树下的石凳空着。远处梯田层层叠叠。偶尔几声鸡鸣打破寂静。

小山村被不大的青山环抱,一条清澈的溪流蜿蜒穿过,不远处农舍错落有致的分布者。屋顶的烟囱还未升起炊烟,山上的树林郁郁葱葱,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傍晚夕阳给一切镀上金辉。烟囱升起袅袅炊烟,宁静又祥和。

村里的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由于这个村子里面大部分村民都姓李,因而又被称为李家村。

至于原本叫什么,被人渐渐遗忘了。

人们提起这个村子皆称之为李家村。

微风拂过,夜空中挂着明亮的月亮和熠熠生辉的星星。

靠近小溪的一座屋舍中,传出几声鸡鸣狗叫。

屋内微弱的烛火静静燃烧着。里面突然传来一道活泼的女孩儿声音。

“娘,爹这次我感觉出门了好久,我都好久没有见到他了,都想他了,他什么时候回来?”

“爹离开已经三天了,约摸着还有两天就回来了,”说这句话的小少年,正是少年抽挑的时候,瞧着略有些清瘦。

正在烛台下缝补衣裳的赵氏,听着儿女稚嫩的声音。她的唇角绽开笑意。

对着孩子柔声道,“你哥哥说的对,是你人小觉得时间过得慢。”

说完垂下头,又接着缝补手上的衣服。

相公到时候回来得穿呢。

赵氏是秀才之女,按理来说不可能会嫁给一个普通的农家汉子。

赵氏的父亲本来名童生,家里日子也过得去。只是一直没放弃考取功名的机会。在40多岁的时候想着最后试一次,虽然考上了秀才,却以重病缠身,家中的积蓄在他多年求学应考的过程中消耗殆尽。

在赵氏十八岁那年,赵氏的父亲感觉自己大限将至。放心不下唯一的女儿。就放出风声,不论家世只要人品好,都可上门提亲。

而这时候有媒婆上门介绍说邻村有一个憨厚老实的农家汉子,名叫李山,李山父母早亡,独自一人靠着几亩薄田和一身力气生活。

赵氏的父亲便想,赵氏也没个兄弟为她撑腰。若嫁入,那有一大家子人的家庭难免受欺负。还不如找个人品好,家里人口简单,也有养家糊口的能力。便促成了他们两个的亲事。

婚后赵氏对农家的粗活一窍不通,生活做饭总是弄得满屋子浓烟,洗衣淘米也笨手笨脚。但李山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他耐心的教赵氏如何操持家务,慢慢的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赵氏结婚半年后,赵氏父亲去世,母亲独自一个人在家,看着母亲的身影在每一个角落都显得那么落寞,总是目光呆滞的望向远方,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更深的皱纹。这时李山提出要把岳母接过来养。养了半年。但还是没有留住岳母的生命没过半年就去了。

几年后,赵氏生下了一儿一女。孩子们的笑声回荡在小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