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紫气东来 (1/1)

洪武元年正月初四,应天府笼罩在薄雾中。八岁的朱标站在奉天殿玉阶下,数着脚下汉白玉台阶的纹路。第九级台阶右侧第三块石板,那道闪电状的裂痕正在晨光中泛着青芒。

殿下,该更衣了。司礼太监捧着十二章纹衮服的手在发抖。朱标的目光掠过他额角的汗珠,突然想起这个老太监三年后会因打碎龙泉窑笔洗被杖毙。

这是今天第三次记忆回溯。

从现代考古学者张明远变成大明太子不过三日,前世记忆如同开闸洪水般冲刷着孩童的躯体。此刻他清晰记得,2023年那个暴雨夜,自己在明孝陵考古现场发现的鎏金腰牌正刻着东宫典玺四字。

九十五、九十六...朱标默数着登上玉阶的步数,心跳突然加快。前世测量奉天殿基座时,九十七步这个数字曾让他困惑许久——礼制记载天子玉阶应为九九之数。

当第九十七步稳稳踏在蟠龙御道上,孩童嘴角扬起与年龄不符的笑。果然,真正的历史藏在细节里。

标儿。浑厚嗓音从丹陛传来,朱元璋玄色冕服上的日月星辰纹章在朝阳下流转,到爹这儿来。

朱标提起朱红下裳拾级而上,腰间玉组佩发出清越声响。经过礼部尚书钱唐身侧时,瞥见他手中诏书漏写了奉天承运中的承字。这个细节让记忆库轰然打开:洪武三年钱唐因制诏失误被贬琼州,现在这个错误提前了两年。

父皇。稚嫩童声在空旷大殿回响,钦天监的星图有误,紫微垣少绘了两颗辅星。

朱元璋抚须的手顿在半空。阶下跪着的钦天监正危素猛然抬头,官帽上的獬豸金饰撞在青砖上发出脆响。三日前太子昏迷苏醒后,竟能背诵《甘石星经》,昨夜更指出《授时历》的误差。

标儿怎知紫微垣星数?马皇后从屏风后转出,蹙眉看着儿子。她亲手缝制的五毒荷包还挂在朱标腰间,此刻却觉得这孩子眼中藏着七十老者的沧桑。

孩儿梦见白须仙人指星。朱标指向殿顶藻井,那里绘着二十八宿图,他说大明当兴于火德,需以金生水相佐。话音未落,危素已经匍匐在地:陛下!太子所言正是臣漏算的五行生克!

朱元璋鹰目微眯,突然放声大笑。笑声震得梁间积尘簌簌而落,惊起殿外梧桐上的两只喜鹊。他粗糙的手掌按在朱标肩头,少年能清晰感受到父亲掌心的刀茧——那是鄱阳湖水战时留下的。

传旨!洪钟般的声音响彻奉天殿,自今日起,太子随朝听政,着工部修缮东宫,增建观星台一座。

跪在角落的工部尚书单安仁浑身一颤。他昨日才将修缮皇陵的楠木转卖给曹国公,此刻太子突然要修东宫,账目怕是

朱标将众人神色尽收眼底。前世发掘出的工部贪墨案卷轴在记忆里徐徐展开,那些被虫蛀的账本上,单安仁的字迹与眼前颤抖的身影渐渐重合。孩童忽然指向殿外:父皇,儿臣想要应天府的能工巧匠。

准!

还要苏州的绣娘、景德镇的窑工。

都准!

马皇后欲言又止,却见儿子转头对她眨眼。这个调皮神情终于显出几分孩童模样,让她把劝谏的话咽了回去。只有朱标知道,他要的从来不是绣娘——宋代失传的水转大纺车图纸,此刻正在记忆里泛着幽蓝的光。

大典结束时,礼炮惊飞了栖在宫墙上的白鹭。朱标站在丹墀边缘,望着广场上如潮水般跪拜的百官。他的目光越过重重宫阙,落在隐约可见的钟山轮廓上。那里沉睡着另一个时空的自己,而现在,他将要改变历史的经纬。

当最后一声礼炮响彻云霄,朱标忽然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银杏叶。叶脉间细密的纹路让他想起实验室的电路板,想起穿越那夜考古灯刺目的白光。指尖稍一用力,金黄的叶片碎成细屑,随风散入新朝的晨雾中。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