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二
第1章 进城打工 (1/3)

原本想去读大学。报考自己热爱的计算机科学专业。

可高考前的几天,杨志的老爸却却跟他说:

“几本子书,不能吃不能穿,有什么好读的?不如跟着你哥到城里,谋个活儿干干,才是正经!”

杨志也是听劝,过完年就乖乖跟着哥哥到城里打工。

杨志很聪明,在学校的时候,考试成绩常常能够拿到第一名,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理科上的知识,他有着异于常人的优势——那是一种起源于思维能力的对事物的独特理解。

只是他也明白,家里除了依靠哥哥打工寄回家的为数不多的钱,勉强维持生活以外,没有多余的钱供他读大学了。

实际上,他的家里原先还挺阔的。爸爸是一名大卡车司机,一个月能挣不少钱,几年下来,他们家几乎成了当地的首富。

可是因为,一场车祸下来,这一切全毁了。

为了给爸爸治病,医院掏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有保险赔偿金,漂亮美貌的妈妈,整天在医院哭成个泪人儿,照顾昏迷老爸饮食起居。

最后,老爸的命是救活了,可是也留下了不可治愈的残疾。

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可是家里还有一大家子人等着这个男人嗷嗷待哺。

老妈,感觉天都塌了,不知道如何是好?

最后,杨志他妈,因为实在承受不了痛苦,抛下他们一家,嫁给了村委主任当二婚。

养家的重任,就这样落在的哥哥身上,因此他小学刚毕业,就去工厂做起了学徒,靠着微薄的收入,养活整个家庭,压力非常大。

父亲虽然残疾,但性格坚韧善良,思维能力不错,善于决断,这么年来,幸亏他的决断和布局,家里一大家子人,才没有破败,日子是难了点,但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团团圆圆,也算一种喜乐。

关于杨志的前途的问题,他其实也日日夜夜思量过,这孩子学习很好成绩不错,当初能考入重点高中,就已经大大给家里争过一次光。

“老杨你家孩子真优秀,你将来有福了。”

当初,很多亲戚朋友都来祝贺他,给孩子发红包。

老杨别提有多高兴了。

当地,有一个习俗,但凡哪一家的孩子,考上了很好的高中,或者大学,都会争相来庆贺,一方面沾沾喜气,也鼓励自家的孩子。另一方面,押注这个孩子未来或成大器,提前搞好关系。再三,出于同情心,或多或少这也是每个人的未竟之梦。

就连在外打工的哥哥,也在厂里大声宣布,他的弟弟考上了重点高中,还骄傲的说,他的弟弟是他一手带大的。老板听闻后,还包了一个1000元的大红包给他。

杨志的老爸知道,家里如果继续供他读书,他是一定能够上大学的。

可是……

搞教育,需要一笔不小的钱!

这些钱从哪里来?

面对昂贵的学费,即便家里砸锅卖铁,家人再苦再累供他去读大学,然而在青春期里过这种穷酸的大学生活,没有钱买一双漂亮的运动鞋,没有钱买一套好看的衣服,只能紧巴巴的计算着兜里为数不多的伙食费过日子,不能自信乐观的和同学朋友相处……又怎么能专注思考和学习?一定会给孩子留下人生中不可磨灭的过往和自卑感……

即便将来,孩子大学毕业了,成气候了,势必留在大城市里找工作,结婚,买房,买车,生孩子……

按照当下社会的物价来算,他的生活压力也是相当痛苦的。

就像,已经考出去的那几个大学生一样,当初大家都以为,人生前程从此有了着落,可是没几年下来,毕业后,却没了音信,不知去向……不仅风风光光掏空了老家的父母,风风光光欠一屁股债务,最后却在大城市里苟延残喘的活着……落了个老家注定回不去,大城市又扎不下根的结果……更细思极恐的是,接受了莫名其妙的教育后,一心追逐理想和梦想,追逐着虚无缥缈的大饼和幻觉,仰望着遥不可及的星空,脱离了原生家庭,和家人之间产生了奇奇怪怪的代沟和距离,拖着孤独且疲惫的灵魂,迷失在大城市中浑浑噩噩的讨生活……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

艰难的思考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杨爸,最终下了决定。不如一家人和和睦睦在一起,穷富自由天定。便劝杨志,和哥哥一起去打工。兄弟齐心,将来一家人也能和睦过活。况且,就现在来说,杨志已经是家里学历最高,最有学问的人了呢。一家人都为他高中毕业感到骄傲。虽然,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也极力挽留,感到惋惜。但杨志,还是洒脱的走出了校门。

杨志很听话,这是他的好处。

过了年,便和哥哥来到大城市打工。

大城市里的世界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