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九龙夺嫡,朝堂争锋 新书,求一切) (1/2)

第一章九龙夺嫡,朝堂争锋

清朝,康熙晚年。

山东、河南两地连日大雨,黄河暴涨,多处河堤决口,淹没土地房屋无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

一道道奏折上呈。

乾清宫里,诸王贝勒在前,文武大臣在后,井然有序的分列两边,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气氛压抑到极致!

曾经不止一次戏言唐太宗李世民家教没做好的康熙皇帝,脸色阴沉,手中飞快的转动着念珠,急得原地打转转。

“太子呢?四阿哥呢?”

不等伺立在旁的李德全回话,康熙又厉声问道:“黄河泛滥,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这么大的事情,太子和四阿哥为什么没来议政?”

李德全躬身道:“回万岁爷,太子不在毓庆宫,四贝勒也不在府里,奴才已经分头派人去找了。”

殊不知,这位太子爷也正忙着和康熙的妃子打转转。

或许是因为身体早已被掏空。

总之,没耽误两三分钟,太子胤礽浑身一抖就完事了,急惶惶的从御花园赶到了乾清宫。

正在他偷偷溜进来,悄悄站在自己的位置之处时。

康熙仿佛背后长有眼睛,突然回过头来。

“胤礽!”

胤礽吓了一跳,身体微微一颤,急忙跪下,颤声道:“儿......儿臣在。”

“你是太子,你说,应该怎么办?”

面对康熙语气严厉的质问,胤礽不禁有些心慌:“儿……儿臣以为,应该马上救灾,马上修河堤。”

“怎么救灾,怎么修河堤?”

康熙语气更甚。

“这……”

这可为难太子爷了,他和康熙的年轻妃子玩耍在行,救灾修河堤的事情嘛,真的不太懂。

不过,胤礽也是个聪明人,灵机一动道:“皇阿玛英明瑞断,自有主张。”

康熙猛的一睁眼,直逼胤礽:“朕是有主张,朕现在问的是你有什么主张?”

嗫嚅几下嘴巴,胤礽似乎还想再说些什么,但苦于胸中无策,只好低下了头去。

见到太子吃瘪,当众出丑,旁边的九阿哥和十阿哥,飞快交换了一个眼神,努力憋着不让自己笑出幸灾乐祸的猪叫声。

接着,九阿哥用手肘碰了碰八阿哥胤祀。

胤祀却丝毫不动,神情肃然。

其他的阿哥们,如大阿哥,三阿哥和十四阿哥,三人虽然没有喜形于色,却也神态怡然。

只有十三阿哥胤祥满面焦灼,见到跪在地上萎靡佝偻的太子,有几分同情之色,又瞟了瞟四阿哥胤禛的空位,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康熙的脸色,已经由焦虑转变到愤懑。

“宗室与国通体!”

“你们这些阿哥,平日养尊处优,一旦国家有事,竟然一个个张皇无策!”

“现在,这大水淹的是老百姓,照这样子,明天淹的就会是你们,就会是这座紫禁城!”

康熙严厉的声音,响彻着整个大殿。

诸王贝勒和文武大臣莫不惊悚,把头垂得更低。

唯有八阿哥胤祀,突然抬起头来,朗声说道:“启禀皇阿玛,儿臣有话要说。”

“好,你说吧。”

康熙看了胤祀一眼,语气稍缓。

对于八阿哥胤祀这个儿子,康熙素来是比较满意的。

胤祀的母妃虽然出身低微,但他从小刻苦读书,而且儒雅温和,贤良孝顺,礼贤下士,有八贤王之称。

胤祀迈步站出朝列,不慌不忙道:“一条黄河,千古泛滥,历朝历代,哪一年不受黄河水患之苦?”

“可自皇阿玛当国以来,殚精竭虑,倾力治河,天下百姓已经不受黄河水灾四十余年。纵观史册,古往今来治理黄河者,谁人能有皇阿玛之功,谁人能有皇阿玛之诚?”

“由此可见,这次黄河水患突发,不在人事,纯属天灾。皇阿玛怀忧民之心则可,抱愧疚之意则不必。”

谁都明白,这一席话没什么实际用处,无非就两个字:甩锅!

不过,却是在为皇帝甩锅!

天要下雨,黄河要泛灾,这不是康熙的锅。

而且,在老爷子当朝期间,黄河泛滥的次数已经非常少了,这非但不是老爷子的锅,还是老爷子治理黄河的功劳。

说话是门技术活。

朝堂争锋,皇子夺嫡,尤为如此。

谁获得了皇帝的青睐,谁就能拉拢文武大臣,有机会夺取太子之位,胤祀显然已经将这门技术活练得炉火纯青。

果不其然,这些漂亮话一出,大殿中紧张沉闷的气氛,顿时为之一扫而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