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 安西陷落 (1/2)

唐宪宗元和三年冬月初三,西域,龟兹城。

城外是黑云压城的十万吐蕃精壮,城内是将将三千员的白发老兵。

再也没有奇迹了。

所有人都知道,或许是明天、或许是后日,城池便会被攻破。大唐安西大都护府最后的时刻即将到来。

都护府中军营帐内,苍髯皓首的老将军席地而坐,围在四周的是他数十年宠辱与共的战友、生死相守的弟兄。

形势虽然危机,诸人面上却无一丝沉重之色。爽朗的笑声不时在人群中响起,里边蕴含着说不尽的释然。

尽忠职守的亲兵禀声入帐,打断了谈天说地的众人:“报大都护,吐蕃使者来访,已至南城门外。如何处置,请大都护示下!”

老将军闻声而起,苍老的声音中依旧蕴含着无尽的力量:“领他进来!兄弟们,都坐好了,让吐蕃人见识见识天朝的精神!”

待吐蕃使者进入营帐时,满营肃穆。

方才那些个平易和蔼的老人们不见了。这一刻,他们又变成了征战一生的沙场老兵,守护疆土数十年的西域战神。

使者仅有一人。和想象中的吐蕃猛汉不同,竟是一位鹤发朱颜的青衣老者,飘飘然颇有出尘之感。

来人入帐稍走几步,一揖到地:“吐蕃军使者司空图,拜见大唐检校尚书左仆射、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武威郡王郭昕将军。”

看清了来人,饶是以武威郡王的身份名望,郭昕亦是起身避席还了半礼:“大先生快起身。先生今日缘何到此?”

司空图,敬之书院大先生。

永泰年间,郭昕奉旨西巡,司空图以客卿身份一同来此。

而后数十年间,郭昕奉命镇守西域,累军功至检校尚书左仆射、武威郡王。

司空图则选择淡出官场,投身民间。一手创立敬之书院,广收弟子、教化一方。

敬之书院有教无类,不论是西域土著、大唐移民、吐蕃人、回鹘人、党羌人,只要真心向往大唐文化,皆可入院学习。

当然,军韬谋略是没有的,只是教书识字,学一学儒家经典。

转瞬间四十年已过,郭昕早已成为大唐西域第一人。

司空图亦在民间积下巨大名望,世人皆尊之为“西域大先生”!

故友多年未见,郭昕拉司空图坐下,二人寒暄良久,老郡王方才问出了心中疑虑:

“大先生怎地入了吐蕃军营?今日又为何来此?”

没有人认为司空图会做叛国求荣之事,可大先生怎么就成了吐蕃军使者呢?

司空图拱手答道:“都护,老夫此来特为送都护出城。”

“城外吐蕃军主将禄东赞已经答应老夫,只要三日内都护出北门而走,吐蕃兵绝不追击。”

“都护自可率众北上进入回鹘境内。回鹘与吐蕃多有龃龉,定愿护得都护周全。甚至日后辗转再回长安也尚未可知啊!”

随着这话出口,营帐气氛有些诡异:莫非大先生真的降了吐蕃,此次是来说降的?

可是,如果这也算劝降的话,条件未免也太过优渥了些。

莫说是三日,吐蕃军若真要全力攻城的话,龟兹城能否撑到明天日落还尚未可知。

那禄东赞出将入相,亦是吐蕃国内惊才艳艳的人物。

既然如此,他为何要耐着性子等上三日呢?

郭老王爷静思片刻,沉声问道:“大先生可否告诉老夫,禄东赞为何会应下如此条件?”

司空图拱手一礼,缓缓言道:“不瞒都护,小弟已答应禄东赞,待此间事了,敬之书院便主持吐蕃修史之事。为那吐蕃国,修著一部国史。”

修国史?!饶是以郭昕的心境,听得此言也不禁有些动容。

吐蕃自建国以来便不置史官、不著史书,禄东赞若可在自己任上修成国史,青史留名是肯定的。

与之相比,郭昕等人的生死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想通了其中缘由,郭昕却是叹了口气,不无担忧地说道:“立国二百余年而不衰,吐蕃倒也当得起一部国史。”

“只是大先生,它终究是我大唐百年强敌啊!”

老将军话未说尽,司空图已然听懂了,微笑言道:“都护宽心,书院只是修史,不会为吐蕃献一言一策。”

“再者说来,禄东赞虽为吐蕃大贡论,类比大唐宰执。但修史本乃皇家之事,自古非得帝王明令,不得修著官史。”

“今日攻克安西,禄东赞已获不世之功。待这国史修成,吐蕃赞普真的还能容下他么?”

郭昕恍然大悟,抚须赞道:“书生杀人不用刀,老夫今日方知此言不虚。”

“即是如此,老夫领安西众将谢过大先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