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节点一
第一章:大获全胜,覆灭北元 (1/2)

洪武十七年,正月初四。

前后经历胡惟庸案,空印案,整个大明官场,整个大明文官集团,近乎分崩离析。

空印案案发在后,斩首抄家官员,自六部尚书四人,侍郎二十一人,御史台三十八人,各地布政使,知府,知县,千余人。

虽空印案在前,然一场官场风暴,亦是就此而止,可胡惟庸案,延绵三年,从未断绝。

乾清宫内。

朱元璋正拿着奏疏,御批。

繁忙的紧。

“爷爷,爷爷,这些奏疏父王不是都批过了嘛,您为何还要这般劳累?”朱雄英坐在朱元璋的左手边椅子上。

在他的面前,亦是摆放着一大堆的奏疏。

老朱家的优良传统,文武课业结束后,就要来乾清宫批阅奏疏。

当然,这个奏疏,也并非什么人都可以批复的。

“检查你爹做的好不好,哎哟,爷爷这老腰啊!”朱元璋活动一下身子,艰难的站起身来。

朱雄英见状,快步冲上去扶住朱元璋道:“爷爷,你这病根就是长时间坐着,烙下的腰间盘不好,养一养就好了,以后批复父王的事情。”

“爷爷躺着阅览奏疏,孙儿效劳!”

朱雄英搀扶着朱元璋,在老爷子的指引下,一步步向着乾清宫外边走去。

此时小冰河虽未完全降临,但大明纵然是江南水米之乡,到了冬季亦是寒冷的紧。

见到皇帝陛下和皇长孙要出殿,两名小太监手脚麻利的上前给二人披上了貂皮大衣,抵御风寒。

“爷爷,这雪在厚实一点,我就可以带着婉儿姐姐堆雪人了呢!”朱雄英伸手接着雪花。

只是朱元璋的脸上充满了笑意,点了点头道:“嗯,好,堆雪人好啊。”

“好一场雪啊,来年一定是个丰收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丰收的。”朱元璋止不住的笑着。

“爷爷,江浙地区的税,是不是也该降一降了,毕竟哪里的百姓,也是大明的百姓啊!”

朱雄英见老爷子开心,漫不经心的随口说着。

忽然间,朱元璋似乎变了个人,阴恻恻的脸,盯着朱雄英道;“你小子,谁教你的?”

“这还用人教我嘛,都正月初四了,今天可是建国十七周年呢,江浙地区的百姓,已经换一茬了,新生儿哪里知道什么张士诚,方国珍之类的。”

“他们就生在了大明的统治下,自然是爱戴爷爷的。”

朱雄英轻声说着,越说,朱元璋的脸上色越黑,渐渐的,朱雄英的声音已经是不可闻。

“哼!江浙地区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的,先控制几年再说,你要记着,皇帝没有错,皇帝也不可能错,错了的,只有那些臣子们。”

“咱有啥错啊?咱自己定的事情,咱死之前,谁也改不了!”

朱元璋并非听不出朱雄英话中之意。

只是作为皇帝,朱元璋何时承认过错误?硬着头皮也要走下去,一旦他改了,那岂不是说,他怕了江浙地区的士绅大族?

“爷爷教训的是,孙儿省的了。”朱雄英点头哈腰,算是知道了朱元璋对江浙地区的解决办法。

一切,都等他死了在改也不迟,毕竟只是一个地区的税务问题,威胁不到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

“你爹来了!”

朱元璋并没有继续说教,指了指乾清宫院子中,正向着大殿方向赶来的皇太子朱标道。

“儿臣给父王请安!”

朱雄英躬身作揖。

“儿臣给父皇请安!”

朱标向朱元璋颔首作揖道。

“行了,你们两个,外边冷,标儿进里来说。”朱元璋轻笑一声,挥了挥手,率先回到了乾清宫内。

大殿内,朱标直接开口说道:“父皇,事情成了!”

“成了?真的成了?”

朱元璋微微一怔,脸上带着一丝激动,似乎还有着怀疑。

不可置信。

“嗯,常升领骑兵七千人,突袭捕鱼儿海,一举歼灭北元残余势力,王公贵族俘虏无数,元帝,妃子,大臣,一个没跑掉,牛羊马匹不可计数。”

“七千人俘虏二十余万,父皇,北元彻底覆灭了。”

朱标从袖口取出一份奏疏,神情激动的说着。

听着朱标的统计报告,朱元璋并没有去看奏疏,压住了心中的激动,朱元璋道;“这常升,果然和他爹一样,是个福将啊。”

“爷爷,舅舅实力再强,没孙子的帮助,茫茫大漠的,他去哪里找蒙古人的老家,所以,孙儿也要给自己请功!”

朱雄英直接开口说道。

朱元璋想要覆灭北元的心,从未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