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4年,大秦,关中。
此时正是嬴政继位的第三年。
这位注定不凡的天生王者,今年已满十六岁。随着身体的成长,嬴政雄心勃发,逐渐显露出绝世的王者霸气。
然而,也正是这一年,大秦根基的关中,却遭逢了百年一遇的大旱灾。
一时间,关中赤地千里,河流干涸,禾苗枯黄一片,百姓民不聊生。
……
大秦,咸阳。
咸阳宫中,巍峨高大的朝堂大殿上,此时气氛一片沉重。
御使王琯面色焦躁,花白的头发抖动,声音极为沉痛的进谏。
“大王,关中自入夏以来,已经有两个月,没有半滴雨水落下,田地里的庄稼,早已枯干枯欲死!”
“渭河与泾河的水位,已经下降大半,难以汲取,根本灌溉不了田地!”
“若再不下雨,今年关中,恐怕要颗粒无收,饿殍千里,百姓易子而食了!”
王琯乃是忠耿老臣,看他焦急的神色,此次旱情显然十分严重。
听完王琯禀报,群臣具都面带忧虑,互相对视片刻,而后将目光仰望高坐王位的嬴政。
“请大王早做准备,以应对旱情!”
高高的王位上,身体逐渐长开的嬴政,身穿王袍,头戴冠冕,气势尊贵威严,极有王者气度。
但是此刻,面对关中如此大旱,嬴政也无法可想。
他皱紧眉头,十分为难。
这等大事,尚未亲政的嬴政,无法处理,只能将目光放在下方,处于群臣之首,那个沉稳智慧的中年人身上。
但还没有等嬴政开口,一封军情急报,火速送入朝堂。
“报!”
“大王,不好了!”
“赵魏两国,得知关中大旱,联合派出大军,陈兵边境,想要侵犯我大秦国界!”
“此次领兵的主将,乃是赵国大将廉颇!”
信使这一番话,像是一个巨大的雷霆,在朝堂中炸响。
大秦的满堂朝臣,具都心神震撼,惊骇无比。
“廉颇!”
“此番竟是廉颇领军,他可是被称为赵国的军神!”
“王龁将军刚逝世,不知何人可挡住廉颇……”
廉颇乃当世名将,战功赫赫,威震六国,谁人敢于轻视?
秦国大将白起早已逝世,而军中威望最高的大将,便是王龁。
王龁对赵国多有胜绩,有他领军倒也不惧廉颇。但是不久前,王龁也病重离世。
至于后来纵横天下的王翦蒙恬等秦国大将,此刻还未出头,尚且不为人知。
偌大秦国,一时竟然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大将,来面对廉颇!
“内忧外患!”
“真是内忧外患啊!”
王琯等老臣,此刻都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而王座上的嬴政,却是临危不乱,尚且能够安坐。
倒不是嬴政有多么镇定,而是此刻的大秦朝堂,还有一根定海神针。
只要他还在,嬴政都不需要慌乱!
此人,自然是下方站在群臣之首的大秦相邦、嬴政的仲父、名传天下的大商人、杂家的创始人,文信侯吕不韦!
嬴政面色微沉,忍住心中焦躁,缓缓转过头,用期冀的目光,望着下方群臣之中,最前方那个沉稳有度的中年男子。
嚯!
嬴政猛然从王位上站起身子,一振华丽的王袍,郑重的拱手朝下方一礼。
“仲父,关中大旱,以及前来进犯的赵魏联军,不知该如何应对?”
“如今整个大秦,能够应对如此危局的,唯有仲父一人了!”
“嬴政,恳请仲父出手,安定大秦天下!”
不仅是嬴政,其余的一众大秦群臣,也具都如此认为。
如今大秦的局势危若累卵,若说谁能够解决,也唯有相邦吕不韦一人了!
从一介商人开始,成为天下最大的豪商,最后竟以‘奇货可居’,扶持两任秦王登位,成为大秦相邦。
而接下来的治国中,不仅内政通合,对外征战亦是屡战屡胜,甚至曾兵不血刃,取得河间十座城池。
可以说,在整个大秦朝臣眼中,吕不韦都是最粗的那根定海神针!
有吕不韦在,不论遇到何等危难,众人心中都有应对的底气!
于是,满堂群臣具都站直身子,一齐转头,朝吕不韦恭敬行礼。
“恳请相邦出手,安定我大秦天下!”
宏大的声音,在咸阳宫大殿中回荡不绝。
可以说,此刻大秦的安危,具都依托在吕不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