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元至正十八年,长江北岸的黄桥小镇,有一户姓丁的人家,老爷子丁步生要过六十大寿。
六十岁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代表着人生从此进入老年,中国人有六十一甲子之说。
六十也正是天干地支纪年的一个轮回,过了六十就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人们对于人生六十的寿诞还是非常重视的。
丁家本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自半个月前就已经络绎不绝的到了黄桥。
黄桥只是个小镇,镇上的三家客栈早已住满了人,就连二十里远的泰兴城里也住了很多操着南北腔调的客人。
这些人虽然说话五花八门,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武林中人,又都是冲着黄桥丁家来的。
丁家缘何会有这么大的面子?皆因丁家有一门独特的武功丁家无影拳。
丁家无影拳是丁家老爷子丁步生所创,也就是要过六十大寿的人。
丁家无影拳横行江湖三十年,至今没有一个对手能在丁家无影拳下可以走上三个回合。
三十年来,武林中对丁家无影拳传得越来越神,江湖中六大门派少林、武当、五台、铁狮、敦煌、邛崃都派出绝世高手与丁步生过招,结果是一两个回合就命丧无影拳下。
后来据说是就连六大门派掌门联袂出手也只能在三个回合与丁步生堪堪战平,但是六大门派掌门人已经累的委顿不堪,而丁步生却气定神闲,如果再比下去,六大门派掌门必输无疑。
还是丁步生在三个回合用过就罢了手,说我只出三招,就算你们和我打个平手,如果我出第四招,各位必会命丧黄泉。
六大门派掌门都觉得自己已经无力再战,也就认可了战平的说法,其实每个人心里都知道再战必败。
这事儿虽然被六大门派掌门自己压下了,但是江湖中已经传得如同海啸骤起般骇人听闻。
江湖中甚至有人编了一首打油诗:丁家无影拳,六派齐挑战,拳过三招后,六派全完蛋。
这首本是贬损六大门派的打油诗,放到任何一个门派身上,不去灭掉编顺口溜的满门就已经是最轻的惩罚了,可是六大门派却像是和自己不相关一样,都选择了沉默。
沉默就是默认了,武林中就知道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最近几年,江湖中传说丁步生有了退隐的想法,就是想借六十大寿之际昭告天下武林,丁步生从此退隐江湖,不再过问武林中的任何事,也不会再和武林中的任何人过招。
不过丁步生有一件事让所有武林人士参研不透,那就是丁家无影拳既没有开宗立万,在江湖上竖招牌扯大旗,也没有收一徒一弟,聚派成帮,知道的人都说就连他两个儿子一个是农夫,一个是木匠,完全不懂武功。
眼下,天下武林人士,江湖各帮派齐聚黄桥,说白了,真正是来给丁步生祝寿的并不多,大多数都是为了丁步生这天下独到的丁家无影拳而来,是想得到这武功的秘籍。
丁家倒是没有什么动静,一切如常,虽然到了晚上全家人会齐聚一起为丁步生祝寿,但是白天该干什么还是要干什么的。
丁步生的大儿子丁农照样每天下地,种庄稼丁农是一把爱好手,从不惜体力,地里的庄稼被他收拾的顺顺溜溜,别人的地里的庄稼根本就没法和丁农地里的庄家相提并论。
对于父亲,他知道,父亲没有想让他们接班的想法是为了他们好,毕竟武林中的恩恩怨怨、打打杀杀对于他和他老婆孩子充满了危险,加上他十五岁的时候母亲就已经过世,父亲也未再娶。
三十年前,父亲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悟出了一套拳法,并且在更偶然的机会里显露出来,搞得武林之中天翻地覆,但是父亲却从未主动涉足武林中的是是非非,都是武林中一些人登门造访。
父亲的名声是坐在家中就得到的。
这次父亲六十大寿其实在他们自家来说,并没有想特别的办,只是父亲想借此机会昭告武林中人,自己年事已高,从此就退隐,永不过问江湖之事罢了。
丁步生的二儿子丁木还是每天带着木工工具,东家走西家转的给别人家做活,十八岁的他这一点和他父亲当年是一样的,也算是子承父业。
丁木的手艺在泰兴一带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称赞的,一般的木工活人们基本上不找他,找他的都是一些制作工艺复杂、难度很大的。
丁木也习惯了做一些别人做不了的木工,这时候他才会有成就感。
平日里他也善于钻研一些东西,父亲虽然要经常应付江湖之中来找上门的人,但是还是用最多的时间把自己的手艺都传给了他,但是唯独不传授他任何的武功。
丁步生说你能做个好木匠,一辈子就不愁吃穿,学那些东西没用,自己最后悔的事就是会了武功,惹出这么多的烦恼。
丁木是个非常孝顺的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