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已定》
“臣已白发,恕臣不能辅助天子。今天朝已平定八方,可使万国来朝,欣欣向荣。臣只想告老还乡,平淡度日,还望天子成全。”苏牧在群臣退朝之后,双手叠在胸前,猛然间在朝堂跪了下来,并说。
“卿同我白家打下这江山,为何不与朕同治这天下?”白崇石有些恼怒,因为这不是他第一次听见苏牧提到告老还乡的事,“怎么?你是怕我们白家亏待你吗?”
“臣不敢揣测圣意,天子肯定是不会亏待我苏家,可是其他氏族可能会随时要了我苏牧的老命。”苏牧说。
“我们多少年兄弟了,他们敢吗?现在又没别人,你先起来,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白崇石将龙椅扶手里面藏的一把宝剑,扔到了苏牧跟前,“拿着剑起来,练一练,这都多久没和你比划比划了!”
“臣……”苏牧唯唯诺诺的看着那把剑,慢悠悠的捡了起来。
“你怎么越来越墨迹,和个娘们似的?当年打仗那会怎不见你这么小心。看剑!”白崇石靠在龙椅上,突然跳下龙椅向苏牧砍去,苏牧顺势提剑挡住,当年打江山时的回忆一点点的穿过他的大脑。
“我们白家经历一百多年,从一个农民,到称霸一方的城王,再从城王到现在的一统九州,根本就离不开你们苏家的支持。你我自小相识,纵使朝政议论你有逆反之心,我也不可能降罪于你,更不会抛开你去信任其他人。”白崇石深吸一口气,退了回来,用麻布擦了擦手上的剑。
“……”苏牧有话想说但又憋了回去。
“四十年,你我相识四十年,怎想会是这种结果。”白崇石跳了回去,一只脚踏在了龙椅的坐垫上,按着眉心说,“我早已安排蓬莱知州,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一个海岛,明日便可带上家眷启程。那里是个无争之地,待我退位之时,我要来到那个岛上看见你,你可别赶在我之前死了。”
“臣……谢天子。”苏牧站了起来,后退着离开了朝堂。
“走之前多在蓟州城待一会,这里可是我们的故乡,这一切的开端。”白崇石说。
蓟州城是天朝人口最多,最发达的城市,纺织、制陶、私盐在这座城市非常的常见。不仅经济上发达,在民族人口上,蓟州城包罗万象。中原最常见的汉人、北方地区前来做马匹生意的胡人、前来朝圣的蒲甘人,交汇在这里,络绎不绝。
白崇石带着一众农民开始打天下时,最先占领的便是这蓟州城。当时蓟州城的周王以武为尊,经常举行比武大赛。一次,苏牧在比武赛场将周王直接打死,引起周朝后氏族的追杀。周朝也在这个时候开启了长达十年的无主时代。由于周王无后嗣,各个侄儿远亲便站出来争夺王位。
在后氏族内部大乱战的时候,后氏族便有人对农民进行了无情的剥削、掠夺,夺去的财富用来进行毫无意义的政治斗争。白崇石联合起蓟州城周边村庄的农民进行抗争,带领着苏牧、秦瞿、花修、马尧等十个氏族的农民,将九州周朝时期分封出去的一百来个城王一一征服,并建立九州大地第一个帝国,天朝。
《文武之道》
七日后。
“天子躬安?”苏牧准备着搬离蓟州城时,在内城门口看见了白崇石,便跪下,小心翼翼的说。
“苏卿家还在这给我客套。”白崇石带着侍卫随从浩浩荡荡的来送苏牧最后一程,“快起来,你没看见吗,这么大阵仗,都是专程来送你的。”
“天子,大可不必,我苏某人可担待不起。”苏牧看着白崇石。
“苏卿家为何执意要走,留下来不好吗?”白崇石疑惑的问。
“武为乱世之治,文才是太平之本呀。”苏牧说,“鄙人并非要离开天子,我们苏家世代为白家赴汤蹈火,太平之时我们苏家人便会隐退不留祸根,乱世之时,如果天子都束手无策,那我便出世助天子解忧。”
“哎,你们这苏家,这家规还真奇怪,那我们白家岂不是不如你们苏家,啥事都要你们帮忙啊?”白崇石带点疑问的叹了口气说,“那边蓬莱州我安排了专门送信的人,到时候送信给我说说那边的风景。”
说着,白崇石带着浩浩荡荡的送行大队离开了城门,急匆匆的朝着朝堂赶。
苏牧也带着家眷也徐徐离开了内城上了马车。马车离开蓟州城区,走着通向卫海镇驰道,往着西北方向赶去。卫海镇是天朝北方唯一的一个不冻港,这个天已经是十一月份,只有卫海镇港可以驶船。
白崇石回到了朝堂上,开始阅览成堆的奏折。
“我擦这苏老头,走都走了,还给我写这么多奏折,我他娘的要看到什么时候?”白崇石看着朝堂桌上的奏折,陷入了沉思,“陈慧,帮我读一下。”
“遵命,天子。”内臣陈慧拿起奏折读了起来。
“臣苏牧僭越,望天子重用王氏一族,禁军、吏部均缺一人主持大局。”内臣陈慧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